弥川县
金正大三年 (1226) 升弥川砦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三十里。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省入葭州。
古县名。金正大三年(1226年)升弥川寨置,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南。属葭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
金正大三年 (1226) 升弥川砦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三十里。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省入葭州。
古县名。金正大三年(1226年)升弥川寨置,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南。属葭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
在今陕西宁强县北金牛驿。《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元年 (911),“蜀王宗弼败岐兵于金牛,拔十六寨”。北宋置金牛镇。即今陕西省宁强县北大安镇。五代梁乾化元年(911年)蜀将王宗弼败岐兵于此。北宋为金牛
在今湖北枝江县西。《清一统志·荆州府一》:沧茫溪“在宜都县东北三十里。一名玛瑙溪。……《旧志》:源出宜都东北三十里冈,即东林陂。曲折成溪,下流入大江”。
在今湖南株洲县南泗洲。《方舆纪要》 卷80醴陵县 “石门关” 条下: “又县南九十里有泗州驿。《舆程记》: 驿北去渌口六十里,又西南七十五里至湘潭县之都石驿。”
今蒙古国西南部之杭爱山。《汉书·匈奴传》: 武帝时,贰师将军伐匈奴,北至郅居水 (今色楞格河),“贰师闻之,斩长史,引兵还至速邪乌燕然山”。注,师古曰: “速邪乌,地名也,燕然山在其中。”
十六国汉置,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四十里。《资治通鉴》:东晋永嘉六年(312),汉主刘聪以“济南王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以居之”。即此。十六国汉嘉平二年(312年)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北。《晋书·刘聪载
元置。即今江西赣县 (梅林) 西北南田。明废。(1)元时置,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梅林镇西北南田。明时废。(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漓江之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霞客)曾至此。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新妙镇。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长滩里有 “新庙子场”。光绪三十四年(1908) 改置新盛镇。1932年改为新妙乡。1985年置新妙镇。
①一名东河。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长河“在县东南十里。自运河分流,经县东南十五里,由里山曰由里泾,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
①即华山。在今江苏吴县西。明王鏊《姑苏志》卷8:华山“山半有池在绝,横浸山腹,逾数十丈,故又名天池山”。②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寰宇记》卷84江油县:天池山“在(龙)州南
亦名皇路店。即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六十六里皇路店镇。清乾隆 《南召县志》 卷1: 正南,“黄路店,五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