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庙湾镇

庙湾镇

①明置,属山阳县。即今江苏阜宁县治。《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庙湾镇在 “府东北百八十里。为滨海冲要处。亦曰庙湾场。嘉靖中,倭寇往往阑入于此”。明于此置巡司。清雍正九年 (1731) 于此置阜宁县。

②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九牧乡。清雍正十年(1732) 庙湾巡司移驻于此。乾隆二十六年 (1761)改称庙湾。

③在今河南平舆县东北三十里庙湾镇。旧属汝阳县。清设巡司于此。

④清置,属耀州。在今陕西耀县西北庙湾。


(1)古镇名。即今江苏省阜宁县阜城镇。旧属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为滨海冲要,有盐场,海舟鳞集,商货阜通。明初设巡检司戍守,后因倭患,万历中添设游击驻防,二十二年(1594年)筑城。清设海防同知和游击协守。雍正九年(1731年)置阜宁县治此。1949年改名阜城镇。(2)今镇名。(1)在河南省平舆县东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庙湾,人口 3300。因村在洪河弯曲处,有庙宇,故名。1956年设庙湾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油菜籽和山羊皮。公路接平上公路。古迹有台子寺遗址。(2)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面积220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庙湾,人口 1450。清末以地处河湾,镇南有庙而得名。1956年置庙湾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撤,1984年设镇。产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及棉花、油菜籽、烤烟、大麻。有陈家山煤矿。公路通城关镇。


猜你喜欢

  • 无假之关

    战国楚地,确址不详。《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北围曲沃、于中,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又云:“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不上贡事于郢矣。”徐广曰:“‘无

  • 西明门

    魏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面正西一门。汉称雍门。魏晋改为西明门。《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汉刘聪攻洛阳,“屯西明门”;五年(311)刘聪攻洛阳,刘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皆此。在今河

  • 朱砂坑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八十里。《舆地纪胜》卷56永州:朱砂坑“历代采砂之迹俱存。故《志》云,忽有人掘地得砂一块,大如数石瓮, 自是砂遂绝”。

  • 韩州站

    元于韩州置,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贾道铺,正东微北一百一十里韩州”。

  • 古北口

    又名北口、虎北口。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燕乐县:“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天祐十年(913

  • 罗池

    在今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唐韩愈有 《柳州罗池庙碑记》。《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罗池 “在府城东。水可溉田。近有柳宗元祠,名罗池庙”。

  • 汝城县

    东晋升平二年(358)分晋宁县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南朝陈改为卢阳县。唐天宝元年(724)改义昌县,五代唐改郴义县,北宋改桂阳县。1913年复名汝城县,后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

  • 驿亭镇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二里五泽乡驻地。清光绪 《上虞县志》 卷18 《村镇行市》: 三都有驿亭。在浙江省上虞市东北部、浙东运河两岸。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驿亭,人口 2500。昔置

  • 涓水

    ①在今山东诸城市西。《水经·潍水注》:“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又北注于潍水。”②在今湖南湘潭县西。一名易俗水。《方舆纪要》卷80湘潭县: 涓水 “源自南岳山,北合数溪流入县界,经龙口东流

  • 周新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南十八里东镇南。 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南有 “周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