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乌苏水
即今新疆特克斯县东南科克苏河,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径特里莫图岭南,又东北流,库克乌苏入之。”
即今新疆特克斯县东南科克苏河,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径特里莫图岭南,又东北流,库克乌苏入之。”
亦作洪水河。在今新疆伽师县境。为喀什噶尔河歧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8: 乌兰乌苏河“又东入伽师县境,出龙口桥,分支为洪水河”。《清史稿·长龄传》: 道光七年 (1827),平张格尔之乱,战于沙
又称洋河镇。明置,属桃源县。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因白洋河为名。《明史·地理志》 桃源县:“东有三义镇巡检司,崇祯末,移于县西之白洋河镇。”清设千总及宿迁县主簿驻此。以产名酒“洋河大曲”著称
①又名石渠、天宝河、开元新渠、公主河、娘娘河。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唐开元末开凿的人工渠。全长280余米。《新唐书· 食货志》: 开元二十九年 (741),“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始建于金章宗初年,定名为大庆寿寺。元朝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名大兴隆寺,又称慈恩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又予重修。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拆除。寺
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温宿城 (今新疆乌什县)。东汉延光三年 (124)属西域长史。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一带。汉属西域都护。唐以其地置温肃州,又名于祝,隶龟兹都督府
北宋置,属万岁县。即今四川开县东北五十里温泉镇。1912年改为温泉镇。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南部。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汤,人口3970。驻地有泉,温如汤,故名。镇亦因名。1
又名转经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57懋功厅: 转经堂 “在崇化屯广法寺左。旧为金川寺土妇诵经之所”。魏源 《圣武记》卷7: “勒乌围其官寨,碉坚墙厚,西临大河,迤南有转经楼
明万历十三年 (1585) 升孟密安抚司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蒙米特。后废。
①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乐安县:大盘山在“县西北八十里,跨新淦、永丰二县界。有十二峰,环州如盘。志以为宝唐水出此”。②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通城县:大盘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