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军
五代南唐保大八年(950)于广德县置广德制置司。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为广德军,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广德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宣州置,治广阳县(今安徽广德县)。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郎溪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朮攻临安,取道于此。
五代南唐保大八年(950)于广德县置广德制置司。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为广德军,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广德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宣州置,治广阳县(今安徽广德县)。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郎溪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朮攻临安,取道于此。
即今江苏吴江市南梅堰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吴江县: 梅堰市 “在县西南六十里。嘉靖三十四年倭贼由浙江崇德及南浔镇转掠梅堰,趋平望,为官军所败”。
即砻丛山。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笼丛山在 “县西南百五十里。其南属绩溪县界。峻壁崇关,宣、歙阨塞处也。明正德间,姚源盗起,官军于此防戍,丛山关在焉”。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因“山色正赤”,故名。《元史·速哥传》:至元十二年(1275)攻嘉定,“行枢密院副使忽敦等军至,与也速带儿会于红岩”。即此。为往来通道。产盐,清设盐场置关, 民国改设
又作打鼓。即今台湾高雄市。最早见于明陈第《东番记》。清郁永河《稗海纪游》作“打狗仔港”。本平埔族打狗社的音译。日本占领期间因“打狗”谐音与日文“高雄”同,故改名高雄。1924年设高雄市。1945年抗日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建昌卫。治所即今四川米易县。二十七年 (1394),改属会川卫。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1) 改置迷易所巡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今四川省米易县,属建昌卫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
东晋刘裕筑,在今江苏南京市西秦淮河口。《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 (410),卢循至淮口,刘裕屯石头城,“ (裕) 用虞丘进计,伐树栅石头淮口,修治越城,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皆以兵守之”。胡三省
在今河南鹿邑县南十八里。《魏书·地形志》: 陈留郡谷阳县 “有栾城”。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和龙县东北海兰河畔。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吉林省和龙市东古城。后废。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