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信堡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贺兰县北常信堡。后废。
集镇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北部、银汝公路西侧。常信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00。因人得名。有农机修造、塑料、建筑机械、印刷等厂。为县境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贺兰县北常信堡。后废。
集镇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北部、银汝公路西侧。常信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800。因人得名。有农机修造、塑料、建筑机械、印刷等厂。为县境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清康熙时建旗,属黑龙江将军。本在黑龙江之木兰围场一带游牧,雍正十年(1732)由布特哈迁至呼伦贝尔海拉尔河游牧。其后驻地在巴彦库仁。据方式济《龙沙纪略》说:“巴尔虎者,喀尔喀中之一部也。”在“巴尔虎”
北魏析郦县置,属恒农郡。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北周复名郦县。古县名。北魏改郦县置,治今河南省内乡县北。属武关郡。北周复为郦县。
西汉本始二年(前71)改扶阳县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南六十五里。东汉改为扶阳县。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属永定卫。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二十六里大溶溪镇。清属永定县,后废。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永乐初徙治今张家界市西南大庸所。属永定卫。清康熙
元元贞元年(1295)升安福县置,属吉安路。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明洪武初仍降为安福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安福县为州,治今江西省安福县。属吉安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安福县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村东。《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河流口关 “冷口东第一关口也。嘉靖三十六年蒙古把都儿入犯,陷河流口,寻去。即此”。
①即今云南潞西县西南四十六里勐戛镇。清代设卡。1915年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地。傣语 “勐” 为地方,“戛” 为贵重,意为贵重的地方。②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勐戛。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①一名同罗关。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76罗田县 “岐岭关” 条下: 凤凰关 “其相近者曰铜锣关”。②亦名铜锣峡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二十里长江铜锣峡口北岸。《明史·地理志》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改邛部军民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在四川越西县。二十七年(1394) 属四川行都司。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甘洛两县及汉源、石棉两县的大渡河以南地。清雍正六年(1728) 改
北宋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东。(1)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部、盐池东岸。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东郭,人口 3760。古称东躲,因村庄毁于山洪,在旧址之东另建新村,故名东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