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亭山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四里。《寰宇记》卷94德清县:市亭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兴记》云:市亭山,王逸少莅郡,欲此立宅,以其面溪背山也”。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四里。《寰宇记》卷94德清县:市亭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兴记》云:市亭山,王逸少莅郡,欲此立宅,以其面溪背山也”。
东晋改西阳国置,治所在西阳县(今湖北黄州市东)。南朝宋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麻城及新洲、浠水等市县地。北齐为巴州治。隋开皇初废。东晋改西阳国置,治西阳县(今湖北黄冈市东)。属豫州。南朝宋辖境约相当今湖北
北魏置,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南齐书·崔祖思传》: 南齐建元二年 (480),“虏 (指魏人) 攻钟离,崔文仲击破之。又遣军主崔孝伯等过淮攻拔虏茌眉戍”。即此。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南朝齐建元二年(4
亦作扬子山。在今湖北房县西北。民国《湖北通志》卷8房县:羊子山“在县西北八十里,山石如羊,故名。一名扬子山,筑水所出”。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成平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成平县置,治今河北省沧县西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众由伏尔加河返回伊犁内附,称为旧土尔扈特部。分东、南、西、北乌讷恩素珠克图四路, 即四盟。东路,在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编左右两
1913年改邓川州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沿用至今。”1929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迎阳铺。《宋史·河渠志二》:元祐元年(1086),张问言:“臣至滑州决口相视,迎阳埽至大、小吴,水势低下,旧河淤仰,故道难复”,即此。
1935年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河北黄骅县。1937年改设新海县。1937年由沧县、盐山二县析置,治韩村(今河北黄骅市城关镇)。1945年为纪念黄骅烈士改名黄骅县。
①在今山东济南城北。《寰宇记》卷19齐州历城县:孝感水“在县北门。按《三齐记》云:其水平地涌出,为小渠,与四望湖合流入州,历诸署,西入泺水。《耆老传》云:昔有孝子事母,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引 《南海志》 云: 鉴空阁 “在城西五十里金利崇福寺前。俯瞰江流。文忠苏轼题诗云: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吾观大瀛海,巨浸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