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滚别孜
一作巴什拱伯孜。清帕米尔八卡之一。光绪五年(1879)后置,在今叶什勒库里湖东南巴什古木别孜。后被俄国侵占,今属塔吉克斯坦。
一作巴什拱伯孜。清帕米尔八卡之一。光绪五年(1879)后置,在今叶什勒库里湖东南巴什古木别孜。后被俄国侵占,今属塔吉克斯坦。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与龙游县接界处。《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赤津岭“在县北六十里。岭高险,下临溪流,为北达龙游之道”。明正统设置赤津岭寨以防守。
一名和龙城。又称龙城、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十六国春秋辑补 ·慕容皝传》: 东晋咸康七年(341),“皝以柳城之北、龙城之南,福德之地也,使阳裕等筑龙城”。即此。咸康八年 (342) 自棘城迁都于此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汉魏故城东北)。北魏时又名闻义里。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5:“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高祖名闻义里。迁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讥刺,竟皆去之。唯有造瓦者止其内,京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下。为登山之初步,仰视千仞峭壁,性怯者即此裹足。当道石刻“回心石”三字。清光绪《华岳志》卷1:回心石“路有斜削绝壁,攀鏁自此始,登者畏险辄还,故曰回心,镵有‘英雄进步并当思父母’字
一名勒工街。在今江西浮梁县北八十里勒功。清时尝置巡检于此。
一名白马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反,遣杨玄挺率千人为前锋向洛阳,“玄挺自白司马坂逾邙山南入”。《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一年(637)九月,河溢,“毁河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灌阳县:小河源水在“县东北五十里。县东又有钟山水, 自湖广道州流入境,注于灌水”。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即今江苏盐城市。东汉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中改名盐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盐城市。属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仍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中改名盐
即明代勐捧。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普洱府宁洱县东南有勐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