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中市

巴中市

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为特别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


在四川省东北部。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562.2平方千米)。人口356万(市辖区127.5万)。辖巴州区和通州、南江、平昌3县。市人民政府驻巴州区。以巴江为名。西汉巴郡宕渠县地。东汉永元中析置汉昌县,属巴西郡。北魏正始元年(504年)于汉昌县置大谷郡。延昌三年(514年)置巴州,盖取古巴国以为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梁广县,为巴州大谷郡治。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县名曰化成。隋大业三年(607年)罢州,置清化郡,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清化郡为巴州,为州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化成县入巴州,又降州为巴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为巴州,属保宁府。清因之。1913年改州为巴中县,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此建川陕省、巴中道、巴中特别市苏维埃政府,同时建巴中县、恩阳县、长胜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北上后,仍名巴中县。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撤县设市(县级),改属巴中地区。2000年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撤销,改设地级巴中市;原县级巴中市改置巴州区;原巴中地区所属南江、平昌、通江三县划入。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北接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南江自北入,经城区后称巴河,右岸纳恩阳河,蜿蜒东出。东部驷马河南流出境入巴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甘薯,并产油菜籽、蚕茧。为晒烟全国生产基地之一。有缫丝、制药、机械、服装、食品等工业。芦笋、蘑菇罐头、生丝、山羊板皮为出口商品。沙参、白蜡、无核橘著名。唐巴、达广公路经此,巴河通航运。名胜古迹有南龛寺、南龛公园、北龛寺、水宁寺摩崖造像、西华山及阴灵山。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碑、原川陕省党政机关及巴中道、巴中特别市等各级苏维埃政府旧址。


猜你喜欢

  • 阆中县

    ①战国秦惠文王于巴国别都阆中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市。《舆地纪胜》 卷185引《元和志》 云: “阆水行曲,经县三面,县居其中,以此为名。” 《太平御览》 卷44引 《阆山图经》 曰: “阆山四

  • 临安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临水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北十八里高虹乡。《寰宇记》 卷93: “临安山,县取此为名。” 隋省。唐垂拱四年 (688) 复置临安县,属杭州。五代梁开平二年 (

  • 安平乡

    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六十里浔江北岸。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安平。明初于此置安平巡检司。

  • 五水关

    ①在今河南商城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以五水合流于关下而名。旧为隘口,可以守御”。②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忤水关。《方舆纪要》卷77随州:五水关“在五水山下,亦作仵水关”。

  • 矾 (礬) 山镇

    北宋置,属庐江县。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约五十里矾山镇。境内有矾山古矿。

  • 怀群墟

    即今广西罗城么佬族自治县西怀群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天河县图:西北有怀群墟。

  • 苏州驿

    ①明洪武四年(1371)置,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清雍正八年(1730)改置苏州巡司。②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冕宁县。《方舆纪要》卷74番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驿在“卫治东”。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

  • 六嘉井

    在今广西横县东南。《清一统志·南宁府》:六嘉井“阔二尺,深三尺,濆出沙泥中,色味清冽,绕村数百家,随取随足。酿酒尤佳,乡人珍为酒泉”。

  • 射贵湖

    又名上湖、芙蓉湖、无锡湖。在今江苏无锡、常州、江阴三市之间。《水经·沔水注》: “南江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 《寰宇记》 卷92常州无锡县:上湖 “一名射贵

  • 岳岭口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史·地理志》 唐县: “西北有大茂山,即恒岳也,东麓有岳岭口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