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嵛山
即今福建福鼎市东南小嵛山。见清《海国闻见录》。
即今福建福鼎市东南小嵛山。见清《海国闻见录》。
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之铜锣峡。《寰宇记》卷136巴县:“(渝)州东北二十里有石洞峡,即先主置关之所,东西长约二里。”
亦作渡田河。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杜田河“在县北。《志》云: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复折而西流,名曰赤水渡。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为河明潭,下流注于东
在今广东新丰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长宁县: 雪洞山 “中有大雪、小雪二峰。其南又有雪山,俱以冬春积雪而名。岭南地暖,独此三峰有雪,故为奇也”。
南朝梁置,为光州治。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息县境)。北齐废。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寰宇记》 卷167石龙县: “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二水乃陵水、罗水也。……昔有陵、罗二姓居二水之滨,因名之。
明置,在今广西藤县西。《方舆纪要》卷108藤县:“安靖营在县城西。”
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一百里。《水经·洛水注》:要水“南出三要山”。《清一统志·商州》引《雒南县志》:“其地南出青草河,可通武关,东出即卢氏通衢,北望阌乡、灵宝, 皆有捷径,因名三要。”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宋 《咸淳临安志》卷25临安县: 玲珑山 “在县西十二里。两山屹起盘屈,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南行百许步,有亭名三休”。②即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八十里,与河北赞皇县交界处。《北齐书· 李密传》: “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②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黄沙岭 “广数
即先家城。今西藏申扎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