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置,属曹县。即今山东曹县东南望鲁集乡。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望鲁集。
明洪武中置思陀甸长官司,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清道光元年 (1820)迁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1933年废。
元升靖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平县 (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湖南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天柱等县地。至正二十五年 (1365),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洪
在今云南施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8施甸长官司:秀岩山在“司(旧治)东南二里。岩下出泉,注于小罗窑河,北流经峡口洞而入澜沧江”。
今蒙古国东方省北部乌尔扎河。《金史· 内族襄传》: 承安元年 (1196),自临潢出师讨伐阻䪁 (即塔塔儿), 于龙驹河 (克鲁伦河)大战, 阻䪁 “众皆奔斡里扎河, 遣(
自今上海市至浙江杭州。长200公里。为沪杭甬铁路北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动工修建,宣统元年(1909)通至杭州闸口。从上海经浙江省嘉兴到杭州。全长186千米。1906—1909年建,1916年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阿沟。 前凉张骏部将张植击败焉耆王龙熙于此。《晋书·四夷传·焉耆国》: 张骏遣沙州刺史杨宣率众疆理西域,龙熙 “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即此。
一名水泉堡。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五十里水泉乡,北至边墙二里。《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水泉营堡“(明)宣德九年置,万历三年增修,周二里有奇。二十四年又创筑附堡一座,二十八年增修。一面连旧城,三面周一里零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寺依山筑,山因寺名。隋、唐时颇为兴盛。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宽七间,有三层。高约32米,是五台山著名佛寺,唐会昌
在今辽宁义县西北。明《辽东志》卷1“寺观”:万佛堂在“(义州)城西十五里。有山俯瞰凌河。魏景明间,好事者于南岩石佛像,大小无数,故名”。石窟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