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嵎
又作封隅、封禺。封山、嵎山的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三里。《国语· 鲁语下》: 防风氏在虞、夏、商为汪芒氏,“守封嵎之山”。
封山和嵎山(亦作隅山、禺山)的合称。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二里。相传古汪芒氏之君防风守此。
又作封隅、封禺。封山、嵎山的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三里。《国语· 鲁语下》: 防风氏在虞、夏、商为汪芒氏,“守封嵎之山”。
封山和嵎山(亦作隅山、禺山)的合称。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二里。相传古汪芒氏之君防风守此。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79竹山县: 黄茅关山在 “县西十五里。山险峻,昔置关于此”。
在今辽宁辽阳市北郊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有东汉至魏晋壁画多座。壁画内容为贵族生活习俗。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贵州平坝县西南二十余里。《清一统志·安顺府》:天台山“在安平县(今平坝县)南二十里。石壁陡峻,一线石磴,盘旋而上。山顶有殿”。明万历十八年(1590)僧白云开山卓锡于此,建寺山顶。其后历经增修。现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方舆纪要》 卷11武清县: “县北三十里有漷水店,皆为往来孔道。”《日下旧闻考》 卷112: “漷水店今名漷水铺,与通州接壤。”
①东晋永和十年 (354) 十六国前凉改敦煌郡置,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隆和元年 (362) 复为敦煌郡。②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寰宇记》 卷141商州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水经·淄水注》:“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舆地纪胜》卷84郢州:五泉“在京山县西五十里山谷沙石中。泉凡五穴,五色迭出,涌如沸鼎”。
古名青龙镇。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因明嘉靖中于此置青浦县,万历后青浦县徙治唐行镇(今青浦县),故以此为旧青浦。
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民国时设县佐。
即今江西宜丰县北找桥。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置找桥政治局(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