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山县

宜山县

①五代晋改唐兴县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后周显德六年 (959) 废。

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川县置,属丹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川县。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③北宋宣和元年 (1119) 改龙水县置,为庆远军治。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舆地纪胜》 卷122宜州宜山县: “以县有宜山以为名。” 南宋咸淳元年(1265) 为庆远府治。元为庆远路治。明为庆远府治。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93年改设宜州市。


古旧县名。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龙水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庆远镇。历为宜州、庆远府、庆远南丹安抚司治。1949年迁治怀远镇。1958年复迁庆远镇。1993年撤销,改设宜州市。


猜你喜欢

  • 大罗卫

    明弘治七年(1494)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方舆纪要》卷117大罗卫:“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 因以名卫。”清康熙八年(1669)废。

  • 西德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石楼县(今山西石楼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县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石楼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等县地。贞观元年(627年)省。

  • 湖地市

    又名新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三十六里湖堤乡。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湖地市。

  • 双桥镇

    ①在今江西寻乌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双桥镇“有双桥堡巡司。明初置,属安远县。隆庆以前尝为贼巢,置县后改今属”。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十里双桥乡。有双桥跨宛溪。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

  • 三万卫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开原城(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昌图一带。清康熙三年(1664)改置开原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于斡朵里(今吉林珲春市附近)置

  • 敖山

    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国语·晋语》: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即此。今俗称青云山。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尚书·序》: “仲丁迁嚣。” 《史记·殷本纪》: “帝中丁迁于隞。” 《索隐》:

  • 蛇骨塔

    原名佛图寺塔。又名灵塔。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北六里,点苍山斜阳峰东麓阳平村旁。为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0.7米,底层每边宽 4.5 米,顶有青铜塔刹。为南诏古塔。据 《南诏野史》 载:“唐

  • 汉阳军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治所在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汉阳军。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及汉川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 济民市

    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大桥乡西。元置合江县于此。《永乐大典》 卷2217 《泸州志》: 合江县“至元十五年,立县于神臂江南济民市”。《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 “旧治在神臂山南,洪武初徙安乐山之麓,即今治

  • 山光寺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资治通鉴》:唐光启三年(887),毕师铎戍高邮,还袭广陵,“退屯山光寺”。胡三省注:“山光寺,在广陵城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引《宝祐志》谓“即今胜果寺,在湾头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