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君县

宜君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宜君护军置,属北地郡。治所即今陕西耀县。西魏大统五年(539)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为宜君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郡废,县属雍州。大业初属京兆郡。唐武德七年 (624)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643) 废。二十年 (646) 复置,属雍州。永徽二年 (651) 又废。龙朔三年 (663) 复置,属坊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元改属鄜州,明属延安府鄜州。清属鄜州。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中部。属铜川市。面积 1476 平方千米。人口9.2万。辖5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前秦苻坚置宜君护军(在今耀州区城关镇),军以川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宜君县,县以军名;于今县东西村乡石堡村置石保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石保县入宜君县(治今耀州区境)。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宜君县废,二十年于玉华宫(今县西南)复置。永徽二年(651年)再废。龙朔三年(663年)析中部、同官两县地于今址复设宜君县,属坊州。五代、宋、金因之。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后属鄜州。1913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辖地分别并入铜川市和黄陵县。1961年以原区域复置,属延安专区。1969年属延安地区,1983年属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区。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东注洛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高粱、油菜籽、烤烟为主。特产“宜党”。矿产有煤炭、铁、天然气、石油、石灰石、油页岩等。工业以采煤为主,森林采伐占相当地位。有炼铁、农机、陶瓷、面粉、酿酒、食品加工等厂。油布为主要手工业产品。西包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彭祖墓、福地石窟、哭泉。


猜你喜欢

  • 玉沙镇

    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玉沙县为镇,属监利县。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元祐元年(1086)复改置县。

  • 左绵

    绵州别称。即今四川绵阳市。《方舆胜览》卷54绵州:“郡名左绵。以绵水经其左,故谓之左绵。左太冲《蜀都赋》:于东则有左绵巴中。绵者,绵历也。”

  • 副州

    元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明洪武十五年 (1302) 废。元置,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境内,属鹤庆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

  • 李成梁石坊

    又称世爵坊。在今辽宁北宁市内鼓楼前。明万历八年(1580),朝廷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为之修建。石坊用青色花岗石建造,为四柱三间五楼式。高9米,宽13.1米。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

  • 王来镇

    北宋置,属壁山县。在今四川璧山县南五十八里王来山下。

  • 大田山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大田山“在所西南三十里。下有大井水田。万历二十四年改立黎州土千户所于司南大田坝,坝盖在山之东麓”。

  • 云际山

    ①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百余里。《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州:云际山“在泷水县西南”。《清一统志·罗定州》:云际山“耸拔为诸山最,四时常有云雾蒙其上。一名云雾山。下有温泉”。②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北十里。

  • 施溪漾头长官司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明洪武五年(1372) 改为施溪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万山特区东北,属顺元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施溪长官司。

  • 和尚铺

    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六盘山东麓和尚铺。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3固原直隶州图: 南有和尚铺。

  • 洙泾镇

    又名朱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治朱泾镇。宋置大盈务。元置巡司。明初置税课局。清初置泖桥巡司。乾隆二十四年 (1759) 金山县徙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