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改会理州置,属建昌道。治所即今四川会理县。据《元史·地理志》 载:会川路“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会理当以此而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
一作濝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南。《后汉书·邓禹传》: 建武元年 (25),“禹自箕关将入河东”。《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杨奉等“乃以天子还洛阳。出箕关”。又称濝关。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
又名厥固。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一里永堌镇。《魏书·地形志》: 沛郡相县有厥城。《梁书·兰钦传》: 大通元年 (527),兰钦攻北魏萧城,“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
西晋建武初慕容廆置,统并州流人。今地不详。或疑在今辽宁西南部。后废。西晋末慕容廆侨置,约治今辽宁省西南部。后废。
北宋置,属巴西县。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四十里沉抗镇 (沉香铺)。
即灵关。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明史·地理志》 芦山县: “西北有临关,旧曰灵关,正统初更名。有临关巡检司。”
即春秋宋葵丘。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外黄县 “有葵丘聚”。
即今四川崇州市北三十里廖家镇。清光绪《崇庆州志》 卷3: 廖家场 “滨黑石河北岸,烟火数百家”。
亦作石堰渠。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三里。《新唐书·地理志》 竟陵县:“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舆地纪胜》卷76复州:石渠堰“在景陵县西北三里。其流自五花山下通巾水”。
西晋改曲成县置,属东莱国。治所在今山东招远市西西曲成。南朝宋属东莱郡。北魏分东境置东曲城县,因谓此为西曲城县。北齐并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莱州。六年(623)废。即“曲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