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陵县

安陵县

①西汉惠帝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附近。西晋废。

②北魏改东安陵县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棣州,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观州。永徽二年(651)移治白社桥,即今景县东十七里南运河西岸安陵乡。北宋景祐二年(1035)废入将陵县。

③唐开元十三年(725)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天宝元年(742)改为高亭县。


(1)古县名。(1)汉惠帝筑安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初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右扶风。三国魏废。惠帝死后葬此。(2)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属平原郡。东汉废。西晋置东安陵县,北魏除“”字,复名安陵县。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又析东光县置,治今东光县东二十二里。属德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观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年,一作永隆二年〔681年〕)移治白(一作“”)社桥,即今景县东安陵镇。景福元年(892年)改属景州,寻复属德州。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废入将陵县。(3)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析郴县界北四乡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西南高亭司。属郴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高亭县。(2)旧县名。冀鲁豫解放区设。1948年由山东省菏泽县改置。1949年撤销,复名菏泽县。


猜你喜欢

  • 蓬壶

    指蓬莱。秦王嘉 《拾遗记》 卷1: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故名。

  • 河间国

    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改河间郡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及泊头市等地。东汉初并入信都国,永元二年 (90) 复置。辖境扩大,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南运河

  • 巾山

    在今广东南雄县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巾山“在州北。州之主山也”。《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巾山“在府北三十里。郡治主山也。端正如中,凌江水绕其南。巾山之东为威凤冈,高耸轩举,形如翥凤”

  • 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顺治七年 (1650) 置,为科尔沁六旗之一,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双和尔山 (一作济尔哈朗图,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1914年划归奉天省。1929年属辽宁省。伪满时属兴安南省

  • 都并县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 石佛岭

    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广德州》:石佛岭“在建平县南七十里。上有三石,高二丈许,形如佛”。“石佛撑云”为县境胜景之一。②在今浙江松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石佛岭“在县东南四十

  • 巴伦裕勒都斯河

    即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依克赛河,为开都河支流。《清一统志·喀喇沙尔》:巴伦裕勒都斯河“在喀喇沙尔西北。源出裕勒都斯地西南五百里,额什克巴什山西麓,东流一百二十里,南会特尔默哈达泉,又东七十里,南会布兰泉,

  • 油房镇

    清置,属孟津县。在今河南孟津县东。

  • 隋唐东都皇城

    一曰太微城。又称南城。在东都西北隅、宫城之南,即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载: “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 亦即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 所说的 “

  • 惠安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析晋江县北乡地置,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龙窟岭下。后徙螺山之阳,即今治。元属泉州路。明、清属泉州府。1913年属福建南路道。1914年属厦门道。1928年直属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