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阳山

安阳山

①又名阳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寰宇记》卷92引《风土记》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斌于无锡县安阳乡。”《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安阳山,周斌“卒葬山下,山因以名。峰峦奇峭,顶有龙湫,俗呼西阳山。昔时阳湖在其西麓云。元末,张士诚将莫天祐屯兵于此,以拒塞宜兴东出之道。今有垒营遗址”。

②一名大山。又称西大山。在今安徽霍邱县西,与河南固始县交界处。《寰宇记》卷129霍邱县:“安阳山在县西九十里。西属固始,东属霍邱。汉《地理志》云:安丰西南有大别山,又有阳泉县。今验古迹阳泉县在山西北,安丰县在山东北,各取县之一字为名。”

③在今河南固始县东。《隋书·地理志》:固始县“有安阳山”。《寰宇记》卷127固始县:“安阳山在县东六十里。山顶与霍县分界。”《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安阳山“一名大山。势甚高耸。有白龙池在其上。《志》云:唐元和中平蔡,尝驻兵于此。又有故元时大山民寨”。

④在今湖南桃源县西。《方舆纪要》卷80桃源县“穿石山”条下:“又安阳山,在县西百二十里。高万丈,云气开合,可占晴雨。”


即“大阳山(1)”。


猜你喜欢

  • 天全州

    清雍正八年(1730)改天全六番招讨司置,属雅州府。治所在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咸丰《天全州志》卷1:天全山“在治北四十里。州因此山名也”。1913年改为天全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天全六番招

  • 南陵县

    ①西汉文帝七年 (前173)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故名。东汉元始四年 (前4) 废。②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南齐以后废

  • 古尔鼐湖

    在今内蒙古阿济纳旗东南。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东至古尔鼐,接阿拉善旗界。”

  • 塘阳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境。八年 (625) 废。

  • 彰义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元年 (894)以泾原节度使赐号彰义军。治所在泾州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辖泾、原二州,相当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蒲河以西地区。天复初为凤翔李茂贞所并。②唐方镇名。贞元十

  • 东村墟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东村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兴国县东北有东村汎墟。

  • 楼关

    即今河南栾川县北五十五里秋扒乡。清属嵩县。清乾隆 《嵩县志》 卷 12: 楼关在 “潭头西三十里。古楼子关。俗名揪坡”。1949年改属栾川县。

  • 浑河

    ①即今河北永定河。元、明时称浑河。《元史·河渠志》: “浑河,本卢沟水。” 《明史·河渠志五》: 桑干河 “曰卢沟河,亦曰浑河”。②即小辽水。古称辽水。今辽宁省东部辽河支流浑河。满语称瑚努呼河。《辽史

  • 养贤铺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水阳江西岸养贤乡 (仁村湾)。清嘉庆 《宁国府志》 卷20: 东北 “安民铺十里至养贤铺”。

  • 榆次城隍庙

    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大街。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后屡有增建或重修。现存山门、城隍殿、玄鉴楼、后殿等。城隍殿面阔五间,歇山式屋顶。玄鉴楼为二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气势雄伟。城隍殿两侧砖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