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南通天竺道

安南通天竺道

唐代中国南方通天竺的道路。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椐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转载。起自唐安南都护府城(今越南河内),往西北取红河水路到古涌步(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境),这一段经过峰州, 又称峰州路。以后从陆, 经今云南蒙自、建水到昆明,这一段经过通海城(今云南通海县), 又称通海城路。也可以不在古涌步上岸,继续取红河水行,上至步头(今云南建水县南隅),再从陆经建水直北到拓东城(今云南昆明市)。这一段绕道步头,又称步头路。从拓东城往西到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再西经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市),至怒江西岸的诸葛亮城分为两路。一路往西南过些乐城(今云南瑞丽市)入骠国境(在今缅甸),西度黑山(今阿拉干山)至迦摩波国(今印度阿萨姆邦西部高哈蒂一带),再西南行以摩揭陀国(今印度巴特拉一带)为终点。另一路往西经腾充城(今云南腾冲县)、丽水城、安西城(皆在今缅甸北部),至奔那伐檀那国(今孟加拉兰格普尔附近),两路会合。


猜你喜欢

  • 多弥

    羌族的一支。驻牧地在今青海西南部穆鲁乌苏河流域。《新唐书·西域传》:多弥“亦西羌族,役属吐蕃,号难磨。滨犁牛河,土多黄金”。后为吐蕃所灭。

  • 七门郡

    西魏置,属巴州。治所在江阳县(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津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闵帝元年(557年,一作西魏)置,治江阳县(今重庆巴南区西南)。辖境约今巴南区和江津市

  • 龙州宣抚司

    明宣德七年(1432)改龙州置,属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置龙安府。明宣德七年(1432年)改龙州置,治今四川省平武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县和青川、北川二县部分地

  • 毛坦厂镇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毛坦厂镇。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茅坦厂在“州南一百里”。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南部。面积5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毛坦厂,人口4740。因原为茅草丛生的河滩地,称

  • 鼋山

    即鼋头山。今江苏吴县市太湖中,洞庭西山东支。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即“鼋头山”。

  • 昆山县

    1941年析寿张、郓城二县置,属鲁南行政公署。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大路口乡张博士集。1949年改为梁山县。(1)古旧县名。南朝梁大同初析信义县置,治昆山(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属吴郡。隋开皇九年(

  • 乞里马出河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之黑河。《元史·地理志》:黄河“又两日,水南来,名乞儿马出。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乞里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余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

  • 九溪十八涧

    在浙江省杭州市龙井南。九溪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九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在烟霞洞西南,源于龙井山的龙井村,穿绕山麓,

  • 沮水戍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资治通鉴》: 东晋宁康元年 (373),“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水诸戍皆委城奔溃

  • 乐口

    即今河南漯河市。《北齐书·尧雄传》:“元洪威据颍州叛,民赵继宗杀颍川太守邵招,据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