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
在今辽宁灯塔市东南。民国《辽阳县志》载:清嘉庆年间“狼洞沟极东地地名大窑”,产煤。
集镇名。在浙江省龙泉市西南部、琉华山西麓。属小梅镇。人口1020。村以瓷窑得名。清光绪《龙泉县志》载,产二章青器,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主琉田窑。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其兄弟皆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尤为名贵,世号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时有窑48座。古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辽宁灯塔市东南。民国《辽阳县志》载:清嘉庆年间“狼洞沟极东地地名大窑”,产煤。
集镇名。在浙江省龙泉市西南部、琉华山西麓。属小梅镇。人口1020。村以瓷窑得名。清光绪《龙泉县志》载,产二章青器,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主琉田窑。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其兄弟皆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尤为名贵,世号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时有窑48座。古址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名灌水。在今陕西华县西。《水经·渭水注》:“小赤水即《山海经》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径萧加谷于孤柏原西,东北流与禺水合……又北注于渭。”《寰宇记》卷29华州郑县:“灌水一名小赤水,今名高谷水。”
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清一统志·大同府》:白登堡“在阳高县南三十里。明永乐中筑,周二里有奇,高三丈,濠深一丈五尺。或云即白登故城”。在今山西省阳高县南。明永乐中筑,周二里有奇,高三丈。
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清同治四年(1865) 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部清军追捻军至此,赖汶光、张宗禹、任化邦利用有利地形设伏,大败清军,僧格林沁被杀。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清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
唐武后时,韦德昭所造。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天津桥东。其东有利涉桥。《新唐书·韦弘机传》: 弘机 “徙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前所镇。《清一统志·台州府》: 前所寨 “在临海县东九十里海门卫北。明洪武二十八年建前千户所,筑城周三里有奇。南临椒江,与卫城仅隔一水。本朝改为寨,设都司、守备驻防。今增置巡
即今贵州黄平县南重安镇。《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大石关” 条下: “卫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关,关南有重安桥。《志》 云,卫西南二十五里有重安巡司,旧属黄平安抚司,今属黄平州。”
亦作莫府山,又名石灰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幕府山” 云: “晋琅邪王初过江,丞相王导建幕府于其上,因以为名。” 山有五峰相接。三国时已有 “莫府山”之名。《宋书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且末郡。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地。隋末废。②金改肃宁城置,属河间府。治所即今河北肃宁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河间县,后复置,属河间路。明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
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0归德州: 润山堡,“ 《图经》 云: 在州 (故治在今归德) 东”。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东营。《明通鉴》: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即此。即今福建省福清市东南东营。《明通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旋师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