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山

大山

①一名马谷山。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大山庄附近。《清一统志·武定府》:马谷山“一名大山。《齐乘》有大山在无棣县东北八十里。《山东通志》:山西南半麓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龙马从此出,故以为名”。

②一名安阳山。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唐元和中平蔡,驻兵于此。


(1)古山名。(1)又称马谷山。在今山东省无棣县北大山一带。西南山腰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龙马从此出。《齐乘》:大山在无棣县东北八十里,即此。(2)又称安阳山。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唐元和中平定蔡州,驻兵于此。 (2)村名。(1)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龙门镇。人口330。清乾隆初,倪、莫、韦等诸姓人在此定居。据传,古时村后长着大片茂密的天然阔叶林,尤其是果树最多,人们在林中行走,如置身大山之中,故名。产稻、花生和闻名全县的“龙门萝卜”等,还产荔枝、菠萝、番石榴等水果。龙岭公路经此。(2)在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属翰林镇。人口420。据魏氏族谱记载,明弘治年间,魏姓从福建省莆田巨鹿迁此置居,迁琼始祖魏赘疆曾任琼州总镇。该村现为单姓村。迁来时,村址为千年古木环绕的一片大山,故名大山村。产稻、甘薯、甘蔗、花生、黑豆、油麻、荔枝、龙眼、波罗蜜、香蕉等。该村制蓑衣历史悠久,素称“蓑衣村”。龙翰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且一

    即翟柤。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墨子·非攻中》:“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墨子閒诂》:“衍‘一’字。‘且’疑‘柤’之借字。”吴毓江《墨子校注》:“且一即且略

  • 中会寺

    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明《辽东志》卷1辽阳:中会寺在“祖越寺南十里”。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碑记:“襄平南千山之上, 自唐敕建古刹有五, 中会居其中。”寺内原存有明

  • 马落

    在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北八十八里。1941年划属英属缅甸,1960年我国收复。傣语“马落”意为羊奶果树,因村有羊奶果树得名。

  • 卡克里克

    即今新疆若羌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3:婼羌县,“近有四百余户,二千余人,始设卡克里克县丞。光绪二十九年升为婼羌县。无城郭牙署,官租民房而居”。

  • 小仓山

    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门内,为清凉山之支阜。《金陵胜迹志》卷2“小仓山”条引《待征录》:“南唐时建仓其上,故名。”清袁枚筑随园于此。

  • 博木池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博木池“在右翼中旗西二百二十里。大小折苏图河注于此,又西入黄河”。

  • 流水堡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在今辽宁锦州市东北二十里。明 《辽东志》 卷3: 大茂堡 “堡南流水堡可屯兵”。

  • 白石潭

    亦作白石漈。即白石镇。在今广西灵川县南。《明史·地理志》:灵川县南有白石潭巡检司。

  • 子村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谷米乡子坝, 与云南隔江毗连。民国初将黄螂分知事移驻于此。后改设县佐。

  • 洪涛山

    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朔平府》: 洪涛山 “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桑干水出焉”。②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洪涛山在 “县东北四十里。山高广,每大雨,则水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