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寨

大寨

旧名大勐麻。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云州东南有大寨。民国时设县佐。


(1)集镇名。(1)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金沙江东岸。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清由陆、陈、王、孙、兰、徐六姓联合建立农村集市,名六合场。又称街村、大寨街子。产玉米、稻、小麦、甘薯、甘蔗、烤烟、花椒、油桐、柑橘。有铁、竹、木器加工等业。公路南接大巧公路。(2)在云南省勐海县西部、三棵庄山东南山腰。为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因寨大得名。主产玉米、稻。有公路东接勐双公路。(3)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原名苦猪底大寨,因村周林中苦猪树多,村较大,故名。1956年建乡时简称大寨。产稻、玉米、棕片、草果、茶叶等。多珍稀树木。有公路接昆那公路。(2)村名。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部。属勐简乡。人口 3100。为县内最大的村寨。曾名悉宜大寨。佤语“悉宜”意为“迷失或糊涂的地方”。过去野芭蕉多,过路的人多在此迷路,因名。1940年曾置宣化镇。1951年为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驻地。产稻、玉米、茶叶、芭蕉、木耳等。有制茶、酿酒等厂。有公路接海孟公路。


猜你喜欢

  • 开阳山

    在今河南新密市西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荥阳郡密县:“有开阳山。”即此。

  • 依田站

    元置,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南。明废。元置,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南。属天临路。明废。

  • 公沙山

    在今山东平度市北十八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公沙山,“《州志》:相传汉公沙穆故居在此”。

  • 扶舆县

    北魏太和元年(477)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北御城。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中改樊舆县置,治今河北省清苑县东南。属高阳郡。北齐废入水宁县。

  • 走马坪寨

    即今贵州福泉县南走马坪镇。《清一统志·平越州》:走马坪寨“旧为控扼苗蛮之处”。在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贵州巡抚冯岳于此置哨堡,属播州宣慰司。

  • 丘头

    一名武丘。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四十里颍水北岸。《三国志·魏书·陈泰传》:甘露二年(257),“诸葛诞作乱寿春,司马文王(昭)率六军军丘头,泰总署行台”。即“武丘”。

  • 圣惠镇

    明置,属安邑县。在今山西运城市东二十里。洪武四年(1371)置巡司于此。

  • 七级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1)在河北省威

  • 金佛山

    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一百里。清光绪 《南川县志》 卷首: “金山四面峭壁如铸,多古佛状。” 故名。咸丰 《南川县志》 卷1: 金佛山 “背黔面蜀,横亘东南,四面峭壁如铸,凡数层,最高曰清冻顶,尤人迹罕到

  • 圣堂墟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三十里圣堂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恩平县有圣堂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