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
亦作甬桥。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南郊跨古汴水上。《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六年 (800),徐州兵乱,“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大败而还”。元和间置宿州于此。
埇,又作甬。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城南古汴河上。唐时控扼汴运,当舟车要会。建中二年(781年)叛藩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曾屯兵于此,断绝江、淮漕运。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以镇之。金后汴河堙废,此桥亦废。
亦作甬桥。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南郊跨古汴水上。《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六年 (800),徐州兵乱,“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大败而还”。元和间置宿州于此。
埇,又作甬。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城南古汴河上。唐时控扼汴运,当舟车要会。建中二年(781年)叛藩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曾屯兵于此,断绝江、淮漕运。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以镇之。金后汴河堙废,此桥亦废。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罕鄂尤特东南。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二十里胡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奉贤县 (今奉城镇) 西南有“胡家桥”。
北宋置,即今甘肃岷县东马坞镇。
在今广东德庆县北七十里。《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府: 高良山 “在端溪”。《方舆纪要》 卷101德庆州: 高良山 “高百余丈,周五十里。山下田高土肥,土产铁竻木”。
①西晋改禄福县置,为酒泉郡治。治所即今甘肃酒泉市。十六国西凉曾都于此。隋仁寿中于县置肃州,大业初州废,县属张掖郡。义宁初改名酒泉县。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肃州。治所在乐涫镇 (今甘肃酒泉市东
在今陕西米脂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甘肃定西县西。《方舆纪要》 卷59安定县 “双峪岭” 条: “又南四十里为胡麻岭,相传张骞自西域还,种胡麻于此而名。”
即今陕西柞水县治。明属镇安县,于此置旧县巡司。后废。清嘉庆七年(1802)移孝义厅治此。1913年改为孝义县。1914年改名柞水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广宗县东北二十里。后废。东汉复置,属安平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 废入南宫县。太和十年 (486) 复置,移治今威县北五十里经镇,属广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又作于都斤山、都斤山、郁督军山、乞督军山、尉都楗山、乌德鞬山、乌德健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中部之杭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