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垂都

垂都

战国魏邑。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 朱己谓魏王曰,“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 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


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即此。


猜你喜欢

  • 大屿山

    又名大奚山。即今香港西南大屿山(大濠岛)。清在岛上分别设置东涌口汛、大屿山汛,属大鹏营管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西南部、珠江口东侧。又称大濠岛,古称大奚山、大鱼山。面积141.6平方千米,是香港最大的岛屿

  • 陪尾山

    《尚书· 禹贡》: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史记·夏本纪》 作负尾; 《汉书·地理志》 作倍尾、横尾。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汉书·地理志》 江夏郡安陆县 (今湖北云梦县): “横尾山在东北,

  • 哷正寺

    即热正寺。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清乾隆 《卫藏通导》 卷4 《寺庙》: “哷正寺,俗名热正寺。”

  • 铁甲山

    在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3汤溪县: 铁甲山在 “县 (治今汤溪镇) 西五里。嘉靖中,矿贼作乱,官军讨败之于此”。

  • 张弓集

    即今河南宁陵县西南三十里张弓镇。清光绪《归德府志》卷首《宁陵县境图》:西南有张弓集。

  • 瑞安府

    南宋咸淳元年 (1265) 改温州置,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为温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因温

  • 亮中桥

    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二十五里亮中桥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图: 西南有亮中桥。

  • 玛域

    藏语译称异名,又名芒域。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属吐蕃。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列城,为阿里三部之一。

  • 茫部府

    明洪武十五年 (1328) 改茫部路置,次年属四川布政司。治即今云南镇雄县北茫部镇。十七年升为军民府。嘉靖五年 (1526) 移治今镇雄县,改名镇雄府。

  • 迪田营

    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1封川县: 迪田营 “前临贺江,其相近有西河营,旧为广西瑶出入噤喉,防御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