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县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兴十五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入义兴县。
古县名。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城(今宜兴市西南),即此。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兴十五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入义兴县。
古县名。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城(今宜兴市西南),即此。
一名牛屯集。即今河南滑县西南牛屯乡。民国《重修滑县志》卷6:“牛市屯集,距城七十五里。”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清一统志·太原府》:龙舟峪关“在祁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两壁皆山,旁有胡甲水。旧有巡司,今裁”。
即石头城之别称。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石头山”条引《丹阳记》:“石头城,吴时悉土坞, 义熙初始加砖累甓,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亦谓之石首城。”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
又名火山、火焰山。在今广西梧州市南隔江二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火山“在城南隔江二里。上有光如火,其下水深无际。今亦名冲霄山”。
又作独洛河、独乐水、独逻河。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北三里),铁柜山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北岩“绍圣丁丑,伊川先生来涪,于北岩普净院辟堂传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嘉定丁丑,范
在今山东青岛市西南薛家岛镇附近。《宋史·高宗纪》: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李宝遇金舟师于胶西县陈家岛,大败之,斩完颜郑家奴等五人”。即此。
西汉置,为日南郡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汉书·地理志》 日南郡西捲县:“水入海,有竹,可为杖。”三国吴赤乌十一年(248)地入林邑国,名为区粟城。西晋复置,属日南郡。南
清置,属西隆州。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隆或乡。有隆林营外委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