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商榻镇

商榻镇

又名双塔。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三十六里商榻镇。清光绪 《青浦县志》 卷2: 商榻镇,“商人往来苏松,为适中之地,至夕住此停榻。故名”。1977年划归青浦县。


在上海市青浦区西端,北、东、南三面被湖泊所围。面积30.3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商榻,人口1000。宋、元间往来苏州、松江两府的商人多在此下榻,故名。清光绪《青浦县志》:“商人往来苏松,为适中之地,至夕住此停榻,故名。”明初成镇。1935年置商榻镇,1948年为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油菜籽。有砖瓦、绣服、被单、塑料、玩具等厂。金商、商周公路经此。境东南有青少年野营基地。


猜你喜欢

  • 新岭

    ①在今浙江丽水市北。《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新岭 “在县东七十里,接丽水县界。相近有均塘岭,最为幽旷”。②在今安徽休宁县南七十里,西接江西婺源县界。《方舆纪要》 卷28休宁县: 新岭在 “县西南

  • 大获山

    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大获山在“县东三十里。有大小二峰,小峰上有一石井,出泉不竭;大峰上有池,广数亩,谓之天池。宋江环绕其下,石城四周,即宋余玠所筑,以护蜀口者”。南

  • 三川郡

    ①战国韩宣王置,因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战国策·韩策三》 见“三川之守”。桓惠王时地入秦。②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一说在荥阳县(今荥阳市东北)。《史

  • 瓦述色他长官司

    简称色他司。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雅州府。治所即今四川色达县。宣统三年(1911)改流。

  • 不儿罕山

    今蒙古国东北肯特山。蒙古族早期世居于此。《元朝秘史》卷1:“都蛙锁豁儿同弟朵奔篾儿干上不儿罕山上去,都蛙锁豁儿自那山上望见统格黎名字的河。”《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册):蒙古有一名为不儿罕·哈勒敦的

  • 芙蓉楼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唐王昌龄有《芙蓉楼送辛渐》诗。②在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镇沅江南岸。唐诗人王昌龄在丹阳(今江苏镇江)时曾写有《芙蓉楼送辛渐》诗,后迁龙檦(治今黔城镇)尉。此地芙蓉楼即后人为纪念王昌龄而

  • 上黄溪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上黄溪在司(今洪州镇)东南。源出洒洞山,东北流入通道县界,会洪州江入于渠阳江。”

  • 杨家滩市

    即今湖南涟源市东南三十六里杨家滩镇。旧属湘乡县。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湘乡县图:县西南有杨家滩市。

  • ①古国名。嬴姓。相传为伯益之后。非子为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 (今甘肃礼县东北)。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 (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作为附庸。公元前770年,秦庄公子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 (今河

  • 杉阳

    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杉阳街。民国时设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