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淞口

吴淞口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入长江之口。原系旧吴淞江入江口,故名吴淞口。明永乐初黄浦江改道,与吴淞江合流后仍由此入江,旧名未改。为上海市对外水运门户。


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与浦东新区凌桥镇之间。为黄浦江入长江口的口门段,其东界自河塘灯桩至引导灯桩附近,口宽400余米,长约1.8千米。南宋咸淳《玉峰续志》卷九已记有吴淞江口一名。明永乐二年(1404年)开浚范家浜,引黄浦江于今复兴岛附近合吴淞江,所以明代即说“吴淞江口,即为黄浦口子”。吴淞口外本有吴淞外沙碍航,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左导堤及右顺坝导流冲沙,并防止长江泥沙灌入,吴淞外沙逐渐消失,经历年疏浚,现涨潮时水深可达8米以上,一直为上海港船舶进出长江口的咽喉门户。


猜你喜欢

  • 清远楼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内正中。《清一统志·宣化府》 载: 清远楼 “在宣化县治东。明成化中都御史秦纮建。上置钟以司昏晓”。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 (1482)。楼三层,高17米,建于高7.5米的砖砌墩台

  • 营浦县

    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道县东北东门乡。以在营水 (今濂溪水) 之浦得名。西汉属零陵郡。东晋为营阳郡治。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515)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永阳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

  • 庙街

    一作庙尔。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北岸之尼古拉耶夫斯克。唐代为黑水都督府辖地。元代为征东元帅府属地。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南岸出海口附近

  • 骨咄国

    一作珂咄罗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思助建城 (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新唐书·西域传》: 骨咄 “广长皆千里。王治思助建城。多良马、赤豹。有四大盐山,山出乌盐”。龙朔元年 (661) 置高附都督府

  • 成贰壁

    在今陕西高陵县境。《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慕容冲将高盖引兵攻渭北诸垒,前秦苻宏“与战于成贰壁。大破之”,即此。确址未详。疑在今陕西省高陵县境。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前秦苻宏败慕容冲部将

  • 芙蓉江

    ①在今江西南康县南章水之别称。《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芙蓉江“在城南,即章水也。自大庾县东北流,至此澄渌泓深。江之南平沙横衍,数里皆民居,绕东山而下,村巷桥梁多以芙蓉为名”。《清一统志·南安府

  • 金明县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洛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大业初属延安郡。十三年 (617) 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为北武州治。贞观二年 (628) 属延州。北宋熙宁五年

  • 花矸屿

    即今台湾岛东北海域之花瓶屿。《海道针经·福州往琉球针》:“梅花开舡,用乙辰七更取圭笼长。用辰巽三更取花矸屿。”清《台湾舆图并说》光绪《全台舆图》:台湾岛东北有花矸屿。

  • 北砦

    ①北宋咸平二年(996)置,属真定府。即今河北阜平县。金改为北镇。②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十四里。清设把总驻守。

  • 风渚湖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下渚湖。以防风氏所居,故名风渚。宋《嘉泰吴兴志》卷5武康县:风渚湖“一名九里湖、下渚、封渚、巽渚。渚旁土粘埴,陶户皆居之。浙右陶器多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