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中市

台中市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台湾县。1920年日本占领期间始置台中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台中市,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


在台湾省本岛中部。面积163.4平方千米。人口101.4万。是台湾省第三大城市。辖中、东、西、南、北、西屯、南屯、北屯等八区。市政府驻西区。旧名大墩街,原为高山族平埔人岸里社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氏治台时属天兴县,后属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属诸罗县,五十五年大陆移民大量入垦。雍正元年(1723年)改属彰化县。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台湾县,为台湾府治和台湾省省会,二十年迁省会于台北府。日占初改大墩为台中街,为台中县治。后废县设厅,改属台中厅。1920年始置台中市,属台中州。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1947年台中县西屯、南屯和北屯等乡并入本市。地处台中盆地中部。东有大湖山(451米)、头嵙山(859米),西有大肚山(301米)。筏子溪、旱溪、大里溪自北而南纵贯市区,至市南与乌溪合流。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产稻、甘薯、甘蔗、花生、大豆、玉米、柑橘和烟草。为台湾中部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机械工业在全省占重要地位,化学、金属制品、制糖、罐头食品等工业也发达。第10号、12号省道连接南北高速公路。市区西北有飞机场。有中兴大学等大专院校。名胜古迹有中山公园、宝觉寺、府城旧址、慎斋堂和孔庙等,历年省佛法大会都在宝觉寺举行。


猜你喜欢

  • 西女学洞

    在今陕西富平县北。唐杜光庭《东西女学洞记》:“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入谷二十余里,有二洞,一名东女学,一名西女学。其东女学崖壁悬绝,洞门在崖面,跻攀不及,夜往往闻读书之声;其西女学约山有路,可到洞

  • 沉香溪

    即今江西樟树市东南阁水。《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沉香溪“在府(治今临江镇)东五十里,即阁山水也。其左界水流会淦水,右界水流经清江镇南八九里,折而东,纡回入丰城县界,至小江口入(赣)江”。

  • 飞虹桥

    一名鲁班桥。在今山西襄汾县西。《清一统志·平阳府一》:飞虹桥“在襄陵县西南三十里。明邢雷记:先是人皆病涉,里人侯思政建桥于故元之丙辰。悬崖巧构,栋宇凌空。正统庚申重葺,迄六十年,宏治已未春新之。《通志

  • 桑落洲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中。《晋书·安帝纪》: 东晋义熙六年 (410),“卫将军刘毅及卢循战于桑落洲,王师败绩”。即此。《宋书· 武帝纪上》: 东晋元兴三年 (404),刘裕遣何无忌、刘道规“破 (桓

  • 大章镇

    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里伊河北岸大章乡。清乾隆《嵩县志》卷12:“地为西南山孔道,市廛较盛。”

  • 笋 (筍) 石

    在今江西石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石城县: 笋石 “在县东十里。高百余丈。其山皆石,望之若丹霞”。

  • 羽侯国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续山东考古录》卷3谓即山东禹城县西南三十里之禹息城,指出:“汉平原郡属惟羽县故城无可考。羽县莽曰羽贞,余谓禹为羽字音讹,息为贞字形讹耳。”东汉省。西汉封济北

  • 拜纳木城

    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拜纳木城 “在日喀则城东南七十里”。又作巴浪、白浪、巴纳木。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

  • 富贵山帝陵

    又称东陵。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东晋康帝崇平陵、简文帝高平陵、孝武帝隆平陵、安帝休平陵和恭帝冲平陵均在此。

  • 五社津

    在今河南巩义市北。《后汉书·光武纪》:建武元年(25)七月,“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备荥阳以东”。《水经·河水》:“又东过巩县北。”郦道元注:“河水于此有五社渡, 为五社津。”在今河南省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