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古北口

古北口

又名北口、虎北口。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古北口。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新唐书·地理志》 燕乐县:“东北百八十里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天祐十年(913)三月,“乙丑,收古北口”,即此。形势险峻,为历代军事守备重地。元设古北口千户所。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守御千户所于此,三十年(1397)改为密云后卫,嘉靖后设参将驻之。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直隶提督并置巡司驻此。


又称虎北口(《资治通鉴》、《乘轺录》)。女真语称留斡岭(《金史地理志》)。在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天然峡谷,两旁峻崖夹峙,一线中穿,为燕京通往山北的险要之道。十六国时已开通,称蠮螉塞。唐为防扼奚、契丹,于此置北口守捉。916年契丹经此取山南地。辽为南京析津府和中京大定府之间主要通口,宋、辽使节和商旅往返多经此,设驿馆、榷场。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沈括等使辽皆经此。金天会三年(1125年),败宋兵于此。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秃坚帖木儿举兵向都,皇太子由此北趋。明初为防御鞑靼,自山海关至此,修筑边墙,派兵驻守。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城,周四里余,十二年置千户所,三十年改为密云后卫。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燕京后,为都城东北门户。嘉靖以后,置参将驻守。清顺治初,改置都司。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提督,为重镇。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顺天府理事同知、巡检司同驻于此。今明建城墙依稀可见。古北口一带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横跨在潮河之上,下设三道水门,是长城建筑中不多见的胜景。

古 北 口 长 城


猜你喜欢

  • 三皇峁

    在今陕西子洲县西。清光绪《绥德州志》卷2:三皇峁“在城西八十里。上有颖山寨。今加修筑,更名光明寨”。

  • 奉符县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 改乾封县置,属袭庆府。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金为泰安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泰安州。古县名。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乾封县置,治岱岳镇(今山东泰安市)。宋、元为泰安州治

  • 葛葛僧祗国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伯劳威斯群岛中之 一岛。《新唐书· 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又西出峡,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

  • 倚子山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 倚子山 “峰峦环峙。宋开庆初,郡守谢昌元移城治此,以据险要。今亦名州基山”。

  • 延福县

    隋开皇七年(587)改延陵县置,属绥州。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宋废。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延陵县置,治今陕西省吴堡县北。属雕阴郡。唐初废。

  • 外黄

    又作黄。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史记·魏世家》:“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即此。《战国策·宋卫策》 有《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

  • 太平湖

    在今湖北嘉鱼县南。《方舆纪要》卷76嘉鱼县:太平湖在“县南三十里。《志》云,有河泊所置于礶矶山下”。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青弋江上游,介于九华山与黄山之间。原名陈村水库,1958年兴建,1971年建成

  • 通蜀驿

    即过蜀驿。唐宝历二年 (826) 置,在今陕西眉县北。又作过蜀驿。唐宝历二年(826年)置,在今陕西省眉县北。后废。

  • 诺祚州

    即诺柞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

  • 正红旗察哈尔

    清康熙十四年(1675)置,属察哈尔都统。驻地在古尔班托罗海山(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土城子乡附近)。1914年改称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察哈尔部编置。驻古尔板拖罗海山(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