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禅寺

南禅寺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城西南四十四里李家庄西侧。寺的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 (782)。会昌五年(845),武宗敕令 “灭法”,我国佛寺大都被毁,因南禅寺地处偏僻,幸免于难。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即今青海西宁市南山寺。清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5: 南禅寺 “在南门外二里许。寺成,有孔雀一双来楼上”。


在山西省五台县西南李家庄西侧。创建年代不详,寺内大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殿内无柱,四椽栿通达前后檐柱之外,梁架结构简练,显示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大殿内释迦牟尼像等17尊彩塑和佛坛四周砖雕均为唐代艺术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大殿


猜你喜欢

  • 丁溪山

    又名铁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又名丁溪山。先任百姓开采,官收什一之税,后属永平监,今废”。又称铁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东南。北宋时为冶铁之所,属永平监

  • 七星镇

    北宋熙宁六年(1073)改七星砦置,属安化县。即今湖南涟源市东北五十八里七星街。(1)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东部。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星村,人口2310。因七星河得名。1

  • 城安县

    北魏孝昌中置,为北梁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废考阳县城 (今民权县东北),属梁郡。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考城县。

  • 迷渡市

    即今云南弥渡县。明属赵州,置巡司于此。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

  • 大同府

    辽重熙十三年(1044)升云州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大同市及左云、右玉、怀仁、大同、阳高、天镇, 内蒙古丰镇、卓资、凉城,河北阳原、怀安等县地。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

  • 象河山

    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象河山 “在长林县北七十里。有普安寺。有泉,是为象河”。《方舆纪要》 卷77荆门州: 象河山“上有城垒,势极险峻”。

  • 居鹿山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 居鹿山 “上有鹿池水。《九域志》 云:天欲雨,山上云气如鹿”。

  • 陆墓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横山之东南。《吴地记》:横山有“晋门下侍郎陆云坟”,因名。清光绪《吴县志》卷40:陆墓山“在横山东南张家桥,俗称陆墓山。《卢志》、《旧经》误为陆士龙坟,今相传为陆机墓,皆非是也”。

  • 顿丘郡

    ①西晋泰始二年 (266) 置,属司州。治所在顿丘县 (今河南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及清丰、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北魏天兴四年 (401) 属相州。东魏天平初属司州。北齐废。②东晋侨置,属

  • 轰轰涧

    在今山西汾西县东。《方舆纪要》 卷41汾西县: “县东十五里有轰轰涧,涧东南有潭,深不可测,涧中又有穴,龙嘘气出入,其声如雷,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