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米,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四坡浮雕佛传故事,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东方洞。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与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高14米。门两侧雕护法力士,内沿窟边高0.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高7米;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高2米;侧有文殊、普贤造像。佛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披通肩大衣,右手五指并列朝下,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赤脚。系北魏风格。菩萨头戴宝冠,过肩大衣,裙垂脚面,袒胸披巾,体态匀称,面部圆润,系中唐风格。顶残存浮雕树、山、房舍、塔、飞天及夜半逾城、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余四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猜你喜欢

  • 溧阳府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溧阳州置,属建康府。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十六年 (1279) 改为溧阳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溧阳州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建康路(后改为集庆路)。十六年改为路。

  • 西梁山镇

    在今安徽和县南六十里梁山下。清设游击守备驻守。在安徽省和县东南角、长江沿岸。面积32.99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梁山,人口 3310。镇以山名。1949年设西梁乡,1958年改公社,1

  • 下允

    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原属澜沧县,民国时于此置县佐。1944年底裁撤。

  • 宣武观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外。《晋书·石季龙载记》 曰: “建元初,季龙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季龙命射之,无所获。既将讨三方,诸州兵至者百余万。太史令赵揽私于季龙曰: ‘白雁集殿庭

  • 纳甲城

    宋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秦安县。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北宋置,即今甘肃省秦安县。属秦州。金正隆中升为秦安县。

  • 黄墩湖

    ①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黄墩乡东。《方舆纪要》 卷22宿迁县: 落马湖在 “县西北四十里。又西即黄墩湖”。②又名蛟潭、蛟滩,为新安江深潭险滩之一。在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东十五里篁墩乡。《舆地纪胜》卷20徽州

  • 常德铁经幢

    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北部滨湖公园。原在德山山麓,位于乾明寺故址左侧。1979年迁此。建在1.42米高的石幢座上。铁经幢乃北宋遗物,系用白口铁铸成,幢高4.45米,作圆柱形。由二十节构成,其底部直径0.

  • 永平里

    在今云南马关县西六十八里八寨镇。清代以原八寨长官司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嘉庆二十五年(1820)改属安平厅。1914年属马关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以八寨长官司改置,即今云南省马关县西八寨。

  • 顺义军

    五代方镇。后唐改岐静胜军置。治所在耀州 (今陕西耀县)。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唐改静胜军置,治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辖耀州(梁改崇州)、鼎州(梁改裕州)。北宋初废。

  • 黄罴镇

    明置,属祁阳县。在今湖南祁阳县北。《明史· 地理志》 祁阳县: “北有祁山,上有黄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