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南康军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明初改为西宁府,不久又改南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南康军为路,属江淮行省。治所、辖境同南康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西宁府,翌年又改为南康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南康军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明初改为西宁府,不久又改南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南康军为路,属江淮行省。治所、辖境同南康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西宁府,翌年又改为南康府。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万户山“延袤二十里,高八十丈,平坦可居万户, 因名”。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读史方舆纪要》:其巅平坦,可居万户,故名。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 (前521),“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杜注: “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齐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北中山港。前临大海,水量深阔。本名唐家环,1930年建为中山港。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依德尔莫格西北。
在今山西夏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巫咸城在“县南五里。相传殷巫咸隐此,亦曰巫咸顶,一名瑶台顶。下有谷,亦曰巫咸谷”。在今山西省夏县南。相传殷巫咸隐于此。
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宋埠镇仙口村。《方舆纪要》卷94平阳县:仙口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本名阳屿,晋初因以名县,东枕大海”。
唐武德元年 (618) 以临涂羌内附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贞观元年 (627) 废。次年复置。《宋史·蛮夷传》:政和七年 (1117),“涂、静、时、飞等州蛮复反茂州,杀掠千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三十二里下车湾市。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监利县东南有下车湾市。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六十里,接安徽广德县界。《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金沙泉”条: “按茶产于邑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青岘、啄木二岭者,与寿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