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阳县

华阳县

①北魏置,为华阳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南三十余里。隋开皇三年(583)废。

②南朝宋大明年间置,属南安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西魏改为黄安县。

③南朝宋置,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西魏废。

④南朝宋置,为华阳(侨)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南齐属华阳郡,梁于此置华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北。西魏废。

⑤南朝宋置,为华阳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勉县西四十七里铜钱坝乡。后废。

⑥唐武德五年(622)析高安县地置,属靖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西。七年(624)先后属米州、筠州。八年(625)废。

⑦唐开元十八年(730)置,属洋州。治所即今陕西洋县北一百四十里华阳镇。天宝三年(744)废。

⑧唐乾元元年(758)改蜀县置,与成都县同为成都府治。治所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偏。《元和志》卷319华阳县:“华阳本蜀国之号,因以为名。”元与成都县同为成都路治。明为成都府治。清康熙九年(1670)废,雍正五年(1727)复置。1951年迁治中兴镇(今双流县东南华阳镇)。1965年撤销,并入双流县。

⑨元置,属思明路。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明初废。


(华huà)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年间置,治今四川省剑阁县南王家河。属南安郡。西魏改名黄安县。(2)南朝宋置,治今陕西省勉县西老沔县。为侨华阳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废。(3)唐武德五年(622年)析高安县地置,治今江西省高安市西。属靖州,寻属筠州。八年废。(4)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置,治今陕西省洋县北华阳山南华阳镇。属洋州。天宝三载(744年)废。(5)元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南。属思明路。明初废。(2)古旧县名。唐乾元元年(758年)因玄宗驻跸成都,以蜀县改名,“华阳本蜀国之号,因以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元与成都县共治成都路郭下。明仍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清康熙九年(1670年)省入成都县,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仍与成都县共治成都府郭下。1913年裁府留县。1950年迁治今双流县中和场,1951年迁中兴乡。1965年并入双流县。


猜你喜欢

  • 戒坛山

    即马鞍山。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西山支脉,山麓有戒坛寺,山因寺名。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4:马鞍山“山属房山县境,然戒台属宛平,京师人但呼戒坛山”。

  • 峨和城

    本峨和县。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南岷江西岸。《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 攻吐蕃,“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

  • 单家桥

    即今河北献县南十二里单桥村。《方舆纪要》 卷13献县: 单家桥 “跨滹沱河上,行旅通途也。明建文三年,燕王败平安等于单家桥。又宣德初,驾征高煦还,驻跸于此。一名五节桥,以正德间流寇乱,有五妇死于此也。

  • 涧头集

    即今山东枣庄市南涧头集镇。旧属峄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峄县南有涧头集。

  • 李梅峰

    在今江西余干县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余干县:李梅峰“在县南八十里。高百丈,周三十余里,南接抚州府东乡县界。初名平原峰,又名贞女峰, 五代时有李峻、梅用读书其上, 因名”。

  • 大防山

    即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 《水经·圣水注》:防水“出(良乡)县西北大防山南”。民国《房山县志》卷1:“自元改建房山县,大防之名遂熄。”今称大房山。即“大房山”。

  • 游鱼砦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8北流县 “双威镇” 条下: “又有游鱼砦,在县南山中,乡人避兵处。成化二年 ‘贼’ 邓辛酉据此,掠广东信宜县境,官军讨平之。”

  • 郑家驿

    亦名郑家店。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七十里沅水南岸。明置马驿于此。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改置巡司。

  • 东方铺

    即今湖北黄石市东方山乡。清同治《大冶县志》卷3《邮舍》:东方铺,“县北三十里”。

  • 白霜镇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北下白双。《清一统志·汾州府》 “吴城镇”条下:白霜镇“在(石)州二十里”。后划归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