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古泾口处,与大观山相接,西临青衣江。《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千佛崖“在县西八里。数峰崭然,崖石峭拔,崖旁多镌佛像,因名。西崖瀑布悬流,响震林壑”。今东西绵延三里的石壁上,有二百七十一处摩岩造像。凿于隋、唐,延及明、清。还有五十余处历代题刻,其中“千佛岩”三大字为唐人所书。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古泾口处,与大观山相接,西临青衣江。《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千佛崖“在县西八里。数峰崭然,崖石峭拔,崖旁多镌佛像,因名。西崖瀑布悬流,响震林壑”。今东西绵延三里的石壁上,有二百七十一处摩岩造像。凿于隋、唐,延及明、清。还有五十余处历代题刻,其中“千佛岩”三大字为唐人所书。
在今云南元谋县东南十里。“元谋猿人”化石发现于此。
唐置, 初为都督府, 隶北庭都护; 后降为羁縻州,属呼延都督府。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
东晋安帝时因秦雍流民置,属南秦州。寄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南朝宋改属益州。北周废。东晋安帝时侨置,寄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北周废。
①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62岳州府: 鼓楼山 “上有石室,下瞰洞庭。中可容数千人”。②在今四川蓬溪县北。《舆地纪胜》 卷155遂宁府: 鼓楼山 “在蓬溪县北十里。双峰对峙,高千余仞,
即黄瓜堆。今山西应县西北三十里黄花岭。《资治通鉴》: 唐垂拱三年 (687),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 “大破突厥于黄花堆”。又,元和四年(809),沙陀酋长朱邪执宜 “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即“黄瓜堆”
辽置,为乾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城西南十二里观音洞附近。《金史·地理志》广宁府闾阳: “辽乾州广德军,以奉乾陵故名奉陵县。” 金天会八年 (1130) 改名闾阳县。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北
即耶懒路。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金史·太宗纪》: 天会十一年(1133),“十一月丙辰,赈移懒路”。
①即古到刺山水。在今河北蔚县东。《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引 《旧志》: “金河在蔚州东南七十里。发源小五台山,西北流入壶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②即古芒干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隋书·
明洪武九年(1376)改同安驿为大轮驿,属同安县。在今福建同安县治西。
自今辽宁大连市西北周水子至大连。长9公里。为中东铁路支线。清光绪二十四(1898)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