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分水关

分水关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

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代至宋皆置寨于此,元废。明洪武初复置,设巡司戍守。清初废。

③即今福建诏安县西分水关,为闽、粤二省交界处。明、清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漳州府》:漳潮分界巡司“为漳潮分界处”,故名。

④即今福建福鼎县北与浙江平阳县交界的分水关。相传为五代王闽所置,以备吴越。

⑤明置,属饶平县。在今广东饶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3饶平县:黄冈镇,“(嘉靖)三十八年,(倭贼)复从平和突犯,入分水关至黄冈”。清设汛,有外委把总驻防。

⑥即今贵州遵义县北分水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吴广军战捷于此。《明史·吴广传》:“广合希彬军连战红碗、水土崖、分水关皆捷,遂进营水牛塘。”


(1)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西南。因处浙江、福建两省边境分水岭上,故名。海拔约300米,与东、西两侧山峰高差100~200多米。五代吴越设戍守。关门已不存,遗址尚留残墙。为温分公路终点。(2)在福建省东南海岸,诏安县南诏西南。因处福建省与广东省交界处分水岭上,故名。关口海拔约140米。明代筑关,扼两省咽喉,历为军事要隘。有“福建省南大门”之称。尚存“闽粤之交坊”和“漳南第一关”石坊门。为通往广东省汕头孔道。正德十五年(1520年)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清因之。福分公路终点。 (3)又称大关。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省铅山县接界。地当赣闽襟要,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代置寨于此,南宋开庆时并置大安驿。元废,明洪武初复置,设巡司戍守,清初废。(4)今贵州省遵义市北分水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吴广军战捷于此。


猜你喜欢

  • 恭王府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原是清乾隆时满族大学士和珅的住宅。嘉庆四年 (1719) 和珅被抄家,府第入官,以后又辗转落入恭亲王奕訢之手,故称恭王府。府内分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西部为“天香庭院”,中路

  • 郎迦戍国

    即迦摩浪迦国。在今马来半岛北部。一说在今缅甸南部勃固附近。《南海寄归内法传》 卷1作郎加戍国。

  • 红岩村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嘉陵江南岸。1939—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周恩来、董必武等在此工作,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1961年定为全国

  • 定胜镇

    即今湖南双峰县治永丰镇。《方舆纪要》卷80湘乡县: 定胜镇 “唐末,邵州将蒋勋据州拒刘建锋,起兵连飞山、梅山蛮寇湘潭,又遣兵屯定胜镇,以扼潭人,建锋使马殷击破之”。古镇名。在今湖南省湘乡市西。《资治通

  • 宁海郡

    南朝梁置,为黄州治。治所在安平县(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安平县(今广西东兴市东南)。属黄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丈亭渡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二十八里丈亭镇南姚江上。《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丈亭渡在“县(治今宁波市西北慈溪镇)西南四十五里慈溪江分流处也。旧建丈亭于其上。宋绍兴间改为丈亭馆。嘉靖三十五年官军败倭贼于此。今有丈

  • 弦州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定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废。

  • 葛卢县

    东汉置,属东莱郡。当在今山东东部。后废。

  • 黄岐山

    在今广东揭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揭阳县: 黄岐山在 “县北十里。上有石湖,四时不竭,绝顶又有石浮图,下有二岩,东曰竹冈,西曰松冈,皆有洞壑之胜”。

  • 青冈坪

    ①亦作青冈关。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三十里。《明史·朱燮元传》: 天启三年 (1623),讨奢崇明乱,“复追败之横山,入青冈坪,抵城下,拔之,擒叛将周邦太,降贼二万”。即此。②在今陕西华县西南七十五里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