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冕宁县

冕宁县

清雍正六年 (1728) 改宁番卫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冕宁县。取冕山与宁番卫各 一字为名。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西南部。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4418.8 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6镇、3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西汉置台登县,治今县南泸沽镇,属越嶲郡。南朝齐省台登县,入越嶲僚郡。北周武帝复置台登县,兼置白沙郡。隋开皇初废白沙郡,台登县属越嶲郡。唐属嶲州,太和六年(832年)曾徙州治于此。咸通后为南诏国落兰郡地。宋大理国为落兰部,属建昌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泸沽县,治今泸沽镇,属建昌路礼州。明初废泸沽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苏州卫;二十六年升苏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改为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行都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卫,置冕宁县,属宁远府。以县东有冕山,状如冠冕,故名。《大明一统志》:冕山“在冕山桥千户所东三里。其山高耸,状如冠冕”。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昌专区。1955年属四川省西昌专区,1968年属西昌地区,1978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南山地横断山脉东侧。大雪山自北入县后,分成东有小相岭,中有牦牛山,西有锦屏山,并列向南。安宁河源于县北。左纳孙水河,右岸纳南河、沙坝河等,南流出境。雅砻江自南向北流经冕宁、木里、九龙三县,为界河,至和爱乡折成北向南流出境,形成三山两水并列相间分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及豆类。经济作物有大麻、蚕茧,并产天麻、虫草、贝母等中药材。有铁、金、铜、铅、锡及稀土、大理石等矿。有缫丝、织绸、机械、建材等工业。成昆铁路经东南部。川云公路西线纵贯县境,连接冕金公路。纪念地有长征纪念馆、彝海子。三分屯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猜你喜欢

  • 米川城

    北宋崇宁三年(1104)于唐米川县故址修筑,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宋史·地理志》廓州:米川城“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

  • 白涧山

    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丁零翟猛雀驱掠吏民,入白涧山为乱,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即此。古山名。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省阳城县

  • 巾水

    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及天门市西北石河。《清一统志·安陆府》:巾水“《县志》:源出京山县之七宝山,南流名巾水河,又南名石家河,又南合杨水河,入三汊河”。

  • 吕宋

    古国名。即今菲律宾之吕宋岛,主要指马尼拉及其附近一带。《明史·外国列传》 有专条记述。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为西班牙所侵占,故清谢清高《海录》作小吕宋,而以西班牙为大吕宋。

  • 皮宗

    古地名。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面海上,或在今马六甲海峡东部之皮散岛。《汉书·地理志》:“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 滁口镇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

  • 古像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西。《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古像山“在府城西门外。有石镌弥勒佛,如凌云像而小。或谓初作此以为大像之式,故山门榜为古像山”。

  • 崇河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桃源县: 崇河在 “县北四十里。上有崇河桥。相传晋石崇尝立仓于此,因开河以通舟楫,西自宿迁县界,接仓基诸湖之水,东入沭阳县界,下流注于涟水”。

  • 瓦口

    即蒙头荡石。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年(215),魏将张郃入巴,“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破郃等,郃收兵还南郑”。

  • 同普

    即今西藏江达县东北同普。清宣统元年(1909)设同普委员管辖,属四川省。宣统三年(1911)置同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