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南海中。《方舆纪要》 卷99晋江县 “洋屿” 条下: 岱屿 “在府东南六十里,突起海中,介于石湖、北镇两山之间”。
即今江苏启东市北四十里海复镇。民国 《海门县图志》: 第六区有海复镇。
即今江西靖安县东二十里仁首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靖安县东有仁首。
即大弁山。即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五十里卞山。《隋书·地理志》:北海郡临朐县有“汴山”,即此。
①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西晋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
一作镬沙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唐为高附都督府治。即“镬沙城”。
①唐天宝中置,属妫州。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后废。②金明昌六年(1195)改怀来县置,属德兴府。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已没入官厅水库)。元复名怀来县。古县名。(1)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
南宋淳祐三年 (1243) 置,属连江县。在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半岛北端之北茭。宋置,即今福建省连江县东北北茭。属连江县。南宋淳祐时置武济水军于此,有水军千余人。元置有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即滹沱河古称。其下游屡有变迁,南至今滏阳河,北至大清河,两河间南北摆动。时而合流,时而分成数股南北同时分流。今下游河道为晚清以后逐渐形成。《周礼·职方》: “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即今山西、河北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十二年 (488) 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太和十七年 (493),“三月戊戌,改作后宫,帝幸永兴园,徙御宣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