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堰

五堰

又名鲁阳五堰。唐景福元年(892)台濛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新唐书·杨行密传》:“孙儒围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解。台濛作鲁阳五堰,拖轻舸馈粮,故行密军不困,卒破孙儒。”《舆地纪胜》卷17建康府:银淋堰,“《续志》云:苏、常承中江下流,常病漂没,故筑银淋五堰以窒之。自是中江不复东,而宣、歙皆自芜湖以达于大江。又以石窒五堰路,又液铁以固石,故曰银淋,今讹为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银林堰在溧水县东南一百里,长一十一里。”自银林稍东曰分水堰,又东曰苦李堰, 曰何家堰, 曰余家堰, 所谓“鲁阳五堰”。


在今江苏省高淳县东坝镇附近胥溪河上,自西而东为银林堰、分水堰、苦李堰、何家堰、余家堰,合称五堰,各相距五里许,用以蓄水,“拖轻舸馈粮”。唐景福二年(893年)杨行密将台濛立。五堰的设立,还可截拦洪水,防止太湖泛溢。北宋时圮废,后改筑为东、西两坝。


猜你喜欢

  • 路耿山

    又名龙王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路耿山 “前临长广溪,后负太湖,据诸山之胜,岩峦重叠。上有石池,冬夏不盈涸”。

  • 耿车集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南耿车镇。道通睢宁县。清同治 《宿迁县志》 卷13: 耿车集 “在治西南十八里”。

  • 采亭桥河

    即古蓝水。今河北玉田县西兰泉河。《清一统志·遵化直隶州一》: 采亭桥河 “源出三乐台山,西流会螺山寺泉,又西南入宝坻县蓟运河。其水清冽,而泥蓝于靛,亦名蓝水”。

  • 济岷郡

    东晋置,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北。《晋书·石勒载记下》: “济岷太守刘闿、将军张阖等叛,害下邳内史夏侯嘉,以下邳降于石生。”

  • 洪蓝埠镇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南洪蓝镇。《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洪蓝埠镇“在溧水县南十五里。亦曰洪蓝埠。其地有河道,北通秦淮,南达石湖,商贾聚集,新粮仓在焉”。

  • 成山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成山卫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荣成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析文登县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 布尔津设治局

    1914年由承化县析置,属阿尔泰区域。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1919年改为布尔津县。1914年由阿尔泰区域布尔津河防营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布尔津镇。1919年升县。

  • 阆中山

    又名锦屏山、宝鞍山。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南岸。《寰宇记》 卷86阆州阆中县: 阆中山 “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按 《名山志》 曰: 阆中山多仙圣游集焉”。

  • 虞姬墓

    ①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十五里虞姬村。范成大 《石湖居士诗集》 卷12: “虞姬墓,在虹县下马铺北三十七里。” 宋苏轼等有 《虞姬墓》 诗。②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六十里二龙乡潭村。《史记正义》: “ 《括地志

  • 裂头山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抚宁县: 裂头山 “群山环绕,一峰高耸,顶有数尖,因名。亦曰前裂头山,以东有七峰相连,极东而尖出者,为后裂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