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都市
即今湖南南县驻地南洲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南洲直隶厅迁治于此。1913年为南县治。1982年称南洲镇。
即今湖南南县驻地南洲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南洲直隶厅迁治于此。1913年为南县治。1982年称南洲镇。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象江 “在新淦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象江 “源出新喻县界,东流三十里,合于清江”。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之柳江。《方舆纪要》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即此。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彭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
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沙拉尔吉河源之东。见民国《黑龙江志稿》卷33《武备志·兵事》。
在今河南光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淮水” 条下: “又有临仙河,在县南二十里。东北流,入于官渡河。”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境。《山海经·中山经》: 柴桑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晋陶潜家于柴桑,即此。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海拉尔市伊敏河上游。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吉答 (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 正西第九站。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晋书·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遣其太子宝及农与慕容麟等率八万伐魏……宝进师临河,惧不敢济。还次参合 (陂),忽有大风黑气,状若堤防,或高或下,临覆军上
亦作毕里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新唐书·高丽传》:乾封元年(666)征高丽,诏刘仁愿出毕列道。《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毕里河“本作毕列河。……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村东。《明一统志》 卷85思陵州: 峙璧山 “在州治 (今思陵村) 东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