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水

丹水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汉书·地理志》上党郡高都县:“莞谷,丹水所出。”《水经·沁水注》:丹水“东南流,注于丹谷。……丹水又径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二郡以之分境。……丹水东南流,注于沁”。《方舆纪要》卷13泽州:丹水在“州东北三十里。源出高平县西北仙公山,流经州境合白水,下流入于沁河”。

②在今山东寿光市境。有二源:一出昌乐县南方山,为东丹河; 一出临朐县东北丹山, 为西丹水。俱东北流径昌乐县西北合流, 又东北经寿光市会尧河,东入潍坊市北境注于白狼河。《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为丹水所出。“丹水有二源, 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也”。

③即今山东烟台市境之大姑夹河。《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腄县:“有之罘山祠。居上(止)山,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续山东考古录》谓丹水即今大姑河(大姑夹河),一名外甲河。

④即古汳水、获水。故道自今河南开封附近古蒗荡渠东出,经商丘市北及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市北入泗水。《水经·获水注》:获水“亦兼丹水之称也。《竹书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盖汳水之变名也”。晋以后称汴水。

⑤即今湖北枝城市西南渔洋河中下游,为清江支流。《艺文类聚》卷7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夷道县西南九十里有望洲山,四面壁立,登此见一州内。东有涌泉,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水。”《水经·夷水注》:“丹水又东北流,两岸石上有虎迹甚多,或深或浅,皆悉成自然,咸非人工。丹水又北注于夷水。”

⑥即今陕西、湖北、河南边境之丹江。为汉江支流。源出今陕西商州市西北冢岭山,东南流经丹凤、商南县,又东入河南,经淅川县会淅川水,又东南称均水,折西南至湖北丹江口市入于汉水。《吕氏春秋·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 以服南蛮。”

⑦一名丹阳川。源出陕西洛川县东界牌山,东流合南川水,东入于河。《水经·河水注》:“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径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又东北入河。”


即“丹河”。


猜你喜欢

  • 梅西支线

    由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的莲河经东丰至西安(今辽源)。全长66.7公里。为奉海铁路支线。1927年修筑。

  • 弥城

    ①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九十里盏西。②即弥黎城。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弥城,“ 《旧志》: 州西南旁太山有迷刘城,盖即弥黎之讹”。

  • 过步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二十里过埠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置巡司于此。

  • 山门港

    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山门港“在县西南十五里。源出温岭诸山,亦曰温岭江,俗称江下,南出山门港及楚门港入海。凡海舰西去温州、乐清,北趋台州、黄岩,率由此舣泊”。

  • 天固堡

    隋置,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7安化县:天固堡“在彭原废县南。隋开皇中所置,以天然险固而名”。

  • 库山

    又名嶂山。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日月山一带。一说即今青海天峻县南库库诺尔岭。《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古山名。又称嶂山。即今青海

  • 大岩岭镇

    在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清有县丞驻此。

  • 蔓葭

    一作宁葭。战国时中山国地,在今河北鹿泉市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二十年 (前206),“王略中山地,至宁葭”。《索隐》: “ 一作蔓葭,县名,在中山。”即“宁葭”。

  • 大汇滩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大汇滩“在县东北……巨石错立,形如犬牙,水行峡中,声震如雷。其下流亦注于青田之大溪”。

  • 阴山关

    亦名阴山戍。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里。《魏书·田益宗传》:梁吴子阳寇三关,“益宗遣光城太守梅兴之步骑四千,进至阴山关南八十余里”。即此。《方舆纪要》卷61麻城县“大城关”条下:“阴山关在县东北阴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