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津县

临津县

①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县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唐武德七年 (624) 复置,属南兴州。八年(625) 又废。

②十六国前凉置,属晋兴郡。治所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北大河家。《水经·河水注》: 临津溪水 “自南山,北径临津城西,而北流注入河。河水又东径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北魏废。

③隋开皇七年 (587) 改胡原县置,属始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香沉镇。《寰宇记》卷84临津县: “以其俯临津水为名。” 大业三年(607) 属普安郡。唐武德初属始州。先天二年 (713)属剑州。天宝初属普安郡。乾元初属剑州。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省为浆池镇。

④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临泉县置,属岚州。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贞观元年(627) 改为合河县。

⑤唐贞观三年 (629) 置,属羁縻洪州 (后改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后废。

⑥唐天宝元年 (742) 改胡苏县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临津镇。

⑦金置,为韩州治。治所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偏险城。元废。


古县名。(1)西晋永兴元年(304年)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北。属义兴郡。隋平陈废。唐武德七年(624年)复置,属南兴州。八年复废。(2)十六国前凉置,治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属河州。北魏时废。隋时置临津关于此。(3)隋开皇七年(587年)改胡原县置,治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南,属普安郡。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降为镇。(4)唐武德七年(624年)改临泉县置,治今山西省兴县西北。属岚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名合河县。(5)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胡苏县置,治今河北省东光县东南。属沧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县为临津镇。(6)金置,治今吉林省梨树县北偏脸城,为韩州治。元废。


猜你喜欢

  • 邢洺路

    蒙古太宗八年(1236)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宪宗二年(1252)改为洺磁路。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置,治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永年)。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安、邯郸、永年、曲

  • 黄落镇

    亦名黄堡镇。即今陕西铜川市西南三十里黄堡镇。《资治通鉴》: 东晋升平元年 (357),姚襄将图关中,“自北屈进屯杏城,……引兵进据黄落”。即此。北魏永安元年 (528) 于此置黄堡县。宋、金时成为重镇

  • 房钟 (鍾)

    春秋吴邑。即今安徽利辛县东南三十六里阚疃。《左传》: 昭公六年 (前536),“吴人败其师于房钟”。即此。

  • 格尔必齐河

    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格尔必齐河,为石勒喀河小支流。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

  • 惩洋港镇

    即征祥港镇。旧属阜宁县,即今江苏射阳县西北二十八里通洋乡。

  • 陵湖

    亦作艾陵湖。在今江苏江都市北邵伯镇东。《隋书·地理志》: 江都郡江阳县有陵湖。《明史·地理志》 扬州府江都县: “东北有艾陵湖。”

  • 越王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 越王山 “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昔越王尝栖兵于此。今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闽县:

  • 水井山

    在今云南宜良县西。《方舆纪要》卷114宜良县:水井山在“县西十里。本名观音山。顶有泉,因改今名”。

  • 修泽

    即修鱼。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左传》: 成公十年 (前581),晋人与郑子然 “盟于修泽”。古邑名。春秋郑邑。战国时属韩,名修鱼。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左传》成公十年(前581年):晋会诸

  • 台赵支线

    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南峄城)南台儿庄,向南至赵墩(今江苏邳县西)。长30.3公里。为陇海路支线枣台线的延长线。1933年动工修建, 1935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