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爨

东爨

地区名。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


古地区名。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即指东西二爨。唐时“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蛮书·名类》)。步头地甚远,不应在内。为乌蛮部族聚居区。约当今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东川区和鲁甸、大关、镇雄、彝良、寻甸、宣威、会泽等县市地。


猜你喜欢

  • 吐那孤川

    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又东,吐那孤、长门两川,南流入湟水”。清康熙《碾伯所志》:吐那孤川“在所治西,湟水北,南流入湟水”。

  • 木角甸山

    在今云南华宁县东。《方舆纪要》卷115宁州:木角甸山“在州东百三十里。地名备乐村。产芦甘石。旧封闭,嘉靖中,开局铸钱,取以入铜, 自是复启”。

  • 后河镇

    即今河南长葛市西北后河镇。明嘉靖《许州志》卷1《村镇》:“后河镇,(长葛)县西四十里。”(1)在河南省卫辉市东南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后河,人口 1500。清康熙二十六年(1

  • 阿吉阑干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阿合阑干。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阿吉阑干“柴草无多,有三大石,倚石砌有围墙数个”。

  • 万全郡

    唐至德二年(757)改万安郡置,治所在陵水县(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陵水二县地。乾元元年(758)改为万安州。唐至德二载(757年)改万安郡置,治陵水县(今海南陵水黎族自

  • 匡州

    ①唐武德六年(623)于绥福县境侨置,治所约在今陕西吴堡县西。贞观二年(628)省入延福县。《寰宇记》卷38谓匡州置于隋,后废。唐武德六年复置。②唐贞观三年(629)改南云州置,治所在勃弄县(今云南弥

  • 皋舟隘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长江滨。《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 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不出而还。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弗儆。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楚人不能相救,吴人败之,

  • 岳 (嶽) 麓山

    ①又名麓山。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岳麓山,在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 ‘麓’ 为名。” 上有岳麓寺。《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传》: 彭师暠登城望水西军,入白

  • 泉溪镇

    北宋置,属衡阳县。即今湖南衡南县东泉溪镇。(1)古镇名。北宋时置,即今湖南省衡阳市东泉溪市。(2)今镇名。(1)在浙江省武义县东北部。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泉溪,人口2210。以

  • 一堵墙堡

    明置,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马家城子。明《全辽志》卷2:“(散羊峪堡)并一堵墙堡、孤山堡……皆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御史张铎奏设。”民国《奉天通志》卷75本溪县:碱厂河“又北流径马家城子村南,村为明一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