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阳
亦名夏阳。春秋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古邑名。又作夏阳。春秋虢国(北虢)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此。参见“夏阳(1)(1)”。
亦名夏阳。春秋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古邑名。又作夏阳。春秋虢国(北虢)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此。参见“夏阳(1)(1)”。
①即庞戏城。又作彭戏。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彭衙村、北彭衙村。《史记· 六国年表》: 秦灵公十年 (前415),“补庞,城籍姑”。②战国楚邑。在今湖南衡阳市东。《史记·赵世家》: “复雠、庞、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元年 (915),“遣澶州刺史王彦章将龙骧五百骑入魏州,屯金浪亭。魏兵相与谋曰: 朝廷忌吾军府强盛,欲设策使之残破耳。吾六州历代藩镇,兵未尝远出河门”。胡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巩昌府,十五年隶岷州卫。治所即今甘肃舟曲县。清废为西固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甘肃省舟曲县。属岷州卫。1913年改置西固县。
①宋置,在今陕西南郑县南。明、清置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②又作青石冈。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南二十里。由长峪道迤丽而来,接莱芜市界。《清一统志·青州府二》 载: 青石关 “两山壁立,连亘数里,山巅隘处,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改通济桥堡置,属震武军。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南。
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清一统志·雷州府》:石茆岭“在海康县东南八十五里。高三十丈。有泉涌出,流至连村,灌田数十顷”。
在今福建莆田市北。《方舆纪要》 卷96兴化府莆田县: 莆阳驿 “在府治北。元置,明朝因之”。
唐武德六年(623)置, 治所在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624)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治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省。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十里大河塔乡。明成化十年 (1474) 巡抚余子俊设置,为榆林卫东路九堡之一。清有都司驻守。
东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柳江、红水河中游一带。南朝宋属桂林郡。南齐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