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方山

上方山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太行山余脉大房山支脉。最高峰摘星坨,海拔880米。明《帝京景物略》卷8:上方山,“晚得名,一二百年,续续有过从者”。山峦陡峻,古木参天, 自隋、唐起为佛教圣地,后经历朝增设,形成以云水洞、华严洞及天柱峰等“九洞十二峰”和兜率寺、毗卢寺等“七十二庵”古迹,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今为北京的旅游胜地。

②即楞伽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明王鏊《姑苏志》卷8:楞伽山“一名上方山”。


(1)在北京市房山区南部。为大房山支脉。古名六聘山。明始称上方山。《上方山志》:“山名上方,寺名兜率者,取上方六欲第四天之宫名也。”主峰海拔880米。坡度较陡。山体由石灰岩组成,溶洞和峰林遍布,有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古迹。其中云水洞为中国北方最长的溶洞之一,纵深600多米;遍布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内有一石笋通高38米,称宝塔山(或通天柱)。七十二庵因年久失修,多已残坏,现存兜率寺等。(2)又称楞伽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濒临石湖。山顶有楞伽塔。山东北是茶磨屿,俗名磨盘山,三面临水。东麓有普陀岩、石池、石梁、越公井等胜迹。上方山石湖一带,波光塔影,群峰映带,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猜你喜欢

  • 穿口

    即新穿水口。在今四川新津县东。《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高仁厚镇压阡能,谓降者曰: “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 胡三省注: “穿口,即新津新穿口

  • 小镬洲

    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小镬岛。《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小镬州“在州东南”。

  • 大阳渡

    即春秋时之茅津。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黄河北岸太阳渡村附近。《清一统志·解州》:大阳渡“在平陆县(治今平陆西南二十里)南二里”。

  • 芒谷

    亦作黑水峪。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水经·渭水注》:芒水“出南山芒谷”。即此。《方舆纪要》卷52盩厔县“五福山”条下:“相传马融曾读书谷中,石室存焉。”

  • 马尾河

    ①在今四川绵竹县东。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9绵竹县:“(马尾)河出无为山。宋淳熙间有碑云:群雁排空,成‘无为’二字,因名。有河水出焉,流如马尾,因名马尾河也。”②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方舆纪

  • 沂南县

    1940年3月由沂水、临沂、莒县三县析置,治界湖镇(今山东沂南县)。1941年12月撤销。1942年7月复置,仍驻界湖镇。在山东省东南部、沂河中游。属临沂市。面积 1798.3 平方千米。人口90.6

  • 长乐堰

    在今湖北阳新县北五十里。《新唐书·地理志》:永兴县“北有长乐堰,贞元十三年筑”。

  • 湫头山

    在今甘肃华亭县西北四十里。汭水北源出此。《清一统志·平凉府一》: 湫头山 “即朝那山。有朝那湫,潆洄五里”。

  • 辛女岩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辛女岩在“大江(武水)之左,奇峰绝壁,高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俗传高辛氏女化石于此”。

  • 甲日宗

    即拉加里宗。今西藏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