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台县

三台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为潼川府治。治所即今四川三台县。《清一统志·潼川府一》:三台县以三台山为名。《清史稿·毛大瀛传》: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张子总窜潼河,扰三台、中江地”。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中部偏东北。属绵阳市。面积2660.6平方千米。人口147万。辖37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潼川镇。以县西有三台山故名。汉置郪县,治今县南郪江镇,属广汉郡。南朝宋析郪县地置新城郡及北伍城县,治今县址;梁废郪县。西魏改新城郡为昌城郡,改北伍城县为昌城县,为郡治;改始平郡为涪城郡。北周又改为安城郡。隋大业初于昌城县置新城郡,改昌城县为郪县,为新城郡治;涪城县属金山郡。唐郪县为梓州治。北宋末升梓州为潼川府,郪县仍为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潼川府为州,并省郪县入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为潼川府,置三台县为府治。清嘉庆《三台县志》:“县以三台名者,盖以城西最近一山有台三层,如阶级然。”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并入绵阳专区。1985年属绵阳市。地处盆中方山丘陵西北部。涪江北入,于中部西纳凯江东流出境。东北部魏城河东南流入梓江,南缘有郪江。江河沿岸多冲积平坝及阶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油菜籽、棉花、蚕茧、柑橘。为中药材麦冬产区。有水泵、棉纺、缫丝、氮肥等工业。绵璧、唐巴公路经此,涪江航运通重庆。名胜古迹有云台观、郪江汉墓群、琴泉寺及杜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干言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隋书·地理志》:内丘县“有干言山”。《寰宇记》卷59尧山县:干言山“在县西五里。李公绪《赵记》云:柏仁有干言山。卫《诗》云:‘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是此山也”。今隆尧县西有大、小干言

  • 谈家洲

    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谈家洲在 “府西北六里江中。近时新积沙洲也。横列大江,为京口扼束之地。《江行记》: 大江东下,金山扼其中流,江水两分,自山而东,中流稍缓,

  • 沙岭驿

    明置,属海州卫。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沙岭镇。明《辽东志》卷2:沙岭驿“在(海州)卫西八十九里”。《明史·王化贞传》:天启间,化贞“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孙)得功及参将鲍承先等先奔,镇武、闾阳兵遂大溃

  • 恩村

    即今广东仁化县北恩村。明置巡司于此。后迁巡司于城口镇。

  • 封统郡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属宁州。治所同昌县 (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中部地。后废。

  • 巫坊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巫坊。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彭湃县曾迁治于此。

  • 沙尔池

    当在今青海天峻县境。《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沙尔池在和硕特北左翼旗东境,当拜王都岭之东麓,周六十余里,东流汇于布喀河。一名善池

  • 竺园山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 “隋开皇间,有僧过此,谓人曰: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因名。” 《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竺园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鹿头陂,两崖陡削,傍有微径,仅通人行”

  • 东阳滩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朐忍县“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东阳滩,江上有破石,故亦通谓之破石滩,苟延光设处也。”咸丰《云阳县志》称县东三十里有东

  • 淮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东道宣抚司。十五年 (1278) 改置宣慰司,治淮安路 (治今江苏淮安市)。十九年 (1282) 罢。二十一年 (1284)复置,迁治扬州路 (治今扬州市)。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