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鹿门采药

鹿门采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如敬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庞公不愿做官,携带妻儿入鹿门山采药隐居。庞公即德公,因其年长故呼为庞公或庞德公,诸葛亮、司马徽、徐庶都很敬重他。后因以“庞公”、“庞德公”、“鹿门翁”称隐士,以“鹿门采药”、“鹿门携”等称举家隐居。

唐.孟浩然《题张野人园庐》诗:“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唐.杜甫《遣兴》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宋.陆游《初秋书感》诗:“马革裹尸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


【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旦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庞德公,襄阳人,居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阳城。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宾,休息则正巾端坐,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司马) 德操少德公十岁,以兄事之,呼作庞公也,故世人遂谓公是德公名,非也。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托言采药,因不知所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亦载。

【今译】 汉末庞德公,襄阳人,居住在岘山南,沔水边,从未进过城市,每日在田间耕种。夫妻相敬如宾,休息时则正巾端坐,弹琴读书,容貌端肃。荆州刺史刘表亲自去拜访延请,对他说:“人保全自己,哪里如保全天下?”德公说:“鸿鹄在高树上作窝,鼋鼍在深渊下作穴,各自都得到安栖之处。人的居止行藏,也是求一个安身之所。各得其所而已,天下不是人力所能保全的。”于是照常耕作。后来他带领妻子登上鹿门山,采药不知所终。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慕荣华,甘心隐居山野。

【典形】 采药庞公、城郭休过、归卧鹿门、鹿门、鹿门采药、鹿门庞、鹿门期、鹿门妻子、鹿门隐、鹿门游、庞德公、庞公、庞公不入城、从德公、鹿门纵隐、偕隐鹿门、鹿门麋鹿群、庞家活计、采药鹿门、采药不返、归鹿门、期鹿门。

【示例】

〔采药庞公〕 元·赵文 《塞翁吟》:“便万里金台筑就,已长分采药庞公,誓墓羲之。”

〔城郭休过〕 唐·李商隐《访隐者不遇》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归卧鹿门〕 明·王翃《村居》:“何年事高隐,归卧鹿门山。”

〔鹿门〕 宋·苏轼《和陶贫士》之七:“我独遗以安,鹿门有前修。”

〔鹿门采药〕 宋·陆游 《初秋书感》:“马革裹尸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

〔鹿门庞〕 宋·张元干《真歇老人退居东庵》:“清谈虎溪远,痴坐鹿门庞。”

〔鹿门期〕 宋·陆游《思归引》:“那用更为麟阁梦,从今正有鹿门期。”

〔鹿门妻子〕 明·李攀龙《初春元美席上》:“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鹿门游〕 金·高宪《三奠子·留襄州》:“着人何处在?倦客苦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庞德公〕 唐·孟浩然《题鹿门山》:“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庞公〕 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庞公不入城〕 宋·陆游《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身似庞公不入城,东阡南陌饯余生。”


猜你喜欢

  • 当立之年

    源见“而立岁”。指三十岁。《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偏正 指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警世通言》卷29:“今汝将及~,犹未纳室。”※当,不读作d

  • 游岱之魂

    源见“游岱”。指人死后的魂灵。唐白居易《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纵近倾筐之岁,且未从人;虽有游岱之魂,焉能事鬼?”【词语游岱之魂】  成语:游岱之魂

  • 坏裳为袴

    《南史.刘穆之传》:“武帝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穆之)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帝。”袴,即袴褶之袴,上服褶下缚袴,外不用裘裳,便于骑乘,为军中之服。宋武帝刘裕攻克建业后,请何无忌推举一

  • 学贯天人际

    参见:述作究天人

  • 阜财解愠

    《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因以“阜财解愠”为民安物阜、天下大治之典。何启 胡礼垣《新政论议》

  • 黎侯寓卫

    《诗经.邶风.式微.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东汉.郑玄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

  • 荻画

    以荻枝画地学写字。《宋史.欧阳修传》:“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 民有袴襦

    源见“歌五袴”。谓百姓生活富裕。宋陆游《初夏闲居》诗之八:“民有袴襦知岁乐,亭无桴鼓喜时康。”

  • 薄寒中人

    《楚辞.九辩》:“?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薄寒,轻寒。寒气虽轻,但身体衰病之人也常经受不起。后常喻人在衰落或患难中经受不住轻微打击。宋.苏轼《苏轼诗集》十七《九月黄楼作》诗:“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

  • 丁令

    同“丁令威”。唐李赤《灵墟山》诗:“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亦指鹤。宋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寇老曾迁此,作记何缘丁令来?”【词语丁令】   汉语大词典: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