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口牛后

鸡口牛后

原作“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鸡口,鸡进食处;牛后,牛排便处。意谓宁可为小国之君以保持自主,不愿作大国附庸而受制于人。或作“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公元前333年,苏秦说服燕、赵、楚、齐四国推行合纵政策之后,又到韩国,向韩昭侯宣传合纵。他说,韩国地势险要,幅员辽阔,兵力强盛,武器先进,而大王您又极其贤明。这样好的条件,竟然向秦国称臣,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再说,您如向秦称臣,秦国一定要年年要求您割地于秦。如果答应要求,势必把韩国的土地割让净尽;如果不给,则会前功尽弃而招致进攻。我听民谚说,宁作进食之鸡口,不作排粪之牛后。您现在西向称臣于秦国,和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之贤明,兼之以有韩国强大之军队,而有牛后之名,我都为此感到羞耻。一席话说得韩昭侯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振臂按剑,仰天长叹说,即使我死了,也不能屈膝事秦。

【出典】:

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纵说韩王》:“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例句】:

宋·罗愿《尔雅翼·释篇》:“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一群之主,所以将众者。从,从物者也,随群而往,制不在我也。” 宋·陈师道《送冯翊朱令》:“三楚风流信有人,先声今已彻咸秦。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 后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秦说韩,羞以牛后。韩王按剑,作色而怒。”


见“鸡尸牛从”。《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典源】《战国策·韩策一》:“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史记·苏秦列传》亦载。

【今译】 战国时苏秦对韩宣王说:“现在大王的土地是有数的,而秦国对韩的要求却没完没了。以有数的地,来应付秦无餍的要求,这就是在买祸招怨啊,不打仗而土地已被侵削了。我听说有个谚语:‘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现在大王向西面像臣子一样服事秦国,这不就和作牛后一样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宁可在小范围内当家做主,也不随在大人物后面受支配。

【典形】 鸡口牛后、宁为鸡口、牛后、牛后人、作牛后。

【示例】

〔鸡口牛后〕 宋·陈师道《次韵秦观听雁闻鸡》之二:“固知鸡口羞牛后,不待鸡群已可惊。”

〔宁为鸡口〕 宋·陈师道《送冯翊宋令》:“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

〔牛后〕 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那能作牛后; 更拟助鸿基。”

〔牛后人〕 宋·黄庭坚 《赠高子勉》:“听它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

〔作牛后〕 宋·苏轼《龙尾砚歌》:“况嗔苏子风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


【词语鸡口牛后】  成语:鸡口牛后汉语词典:鸡口牛后

猜你喜欢

  • 鹿门思

    源见“鹿门采药”。指隐居避世的思想。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君多鹿门思,到此情便适。”

  • 埋怪蛇

    同“埋蛇”。北周庾信《孙叔敖逢蛇赞》:“叔敖朝出,容悴归家,母氏顾访,知埋怪蛇。”

  • 鹿铤

    源见“铤而走险”。比喻赴险犯难。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铤,弱者雉经。”【词语鹿铤】   汉语大词典:鹿铤

  • 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鲁:春秋国名。斯:此,这个。上“斯”字指这个人,下“斯”字指这种品德。焉:哪里。 如果鲁国没有君子,这个人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呢? 原赞美宓子贱具有君子之德。也赞美鲁国是个礼义之邦。 后也泛指贤人

  • 夜饭牛

    源见“宁戚饭牛”。借指贤士落魄失意。宋陆游《信笔》诗之二:“少年醉眼傲王侯,末路悲歌夜饭牛。”

  • 柔能制刚

    柔弱能克制刚强。《后汉书.藏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唐代李贤注谓黄石公,“即张良于下邳圯所见老父出一编书者。”【词语柔能制刚

  • 遑恤我后

    遑:闲暇。恤:担忧。 哪有闲工夫担心以后的事呢。 表示顾不上以后的事。语出《诗.邶风.谷风》:“我躬不恤,遑恤我后。”汉.张衡《西京赋》:“取乐今日,遑恤我后。”

  • 止渴思梅

    同“望梅止渴”。元关汉卿《调风月》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并列 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元·关汉卿《调风月》3折:“到三更四更便似~,充饥画饼。”△贬义。多用于描写以假想自慰的言行。

  • 鸿冥

    同“鸿飞冥冥”。唐李白《唐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代业黄 老,门清儒素,皆龙脱世网,鸿冥高云。”【词语鸿冥】   汉语大词典:鸿冥

  • 结绳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本指上古无文字,用结绳方法记事,后以之借指上古时代。晋孙绰《喻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