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韶忘味

闻韶忘味

《韶(sháo勺)》:虞舜乐名。此典指孔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他都忘记吃肉味道。后以此典比喻音乐悦耳,令人忘情;也比喻恭听帝王之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子为古代对男子尊称。他是鲁国(zōu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邹城)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初为鲁国委吏(管粮仓)、乘田(管畜牧)、司空(管工程)之官。后周游列国,聚徒讲学。他曾任鲁国司寇(掌刑狱、纠察)并行摄相事(代理宰相职务)。相传他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言行由门徒记载,编成《论语》一书,计二十篇。他曾改订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孔子是春秋末期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创始人。 当初,孔子曾到齐国,当高昭子(名张,齐国贵族。齐景公病危时,嘱托他立少子为太子)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之臣属、幕僚),想以此通过关系接触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他与齐国太师(乐官)谈论音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忘记吃肉味道,齐国人非常称赞他。此典又作“适齐忘味”、“听咸韶”、“宣尼忘味”、“忘味”、“三月忘味”、“闻韶”、“忘肉”。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10、1911页:“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例句】: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典源】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注: 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今译】孔子到齐国,听到虞舜时的韶乐后,三月尝不出肉味来,他说:“想不到音乐竟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大的力量啊。”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音乐高妙,令人忘情; 也用以指恭听帝王之乐。

【典形】 三月忘味、适齐忘味、听咸韶、忘肉、忘味、闻韶、闻韶忘味、宣尼忘味、三月忘肉味、忘味三月、在齐闻韶、忘肉味。

【示例】

〔三月忘味〕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适齐忘味〕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 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听咸韶〕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 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忘肉〕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忘味〕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 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闻韶〕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忘味〕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宣尼忘味〕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猜你喜欢

  • 辽东归鹤

    同“辽东鹤”。元柳贯《过贾相故第》诗:“洛下啼鹃惭相业,辽东归鹤诧仙游。”【词语辽东归鹤】  成语:辽东归鹤汉语大词典:辽东归鹤

  • 风高帽落

    同“风前落帽”。清 叶申芗《兰陵王.秋阴》词:“重阳已过却,难博,风高帽落。”

  • 仲舒不窥园

    源见“目不窥园”。借指专心苦读。明姚夔《目耕卷为刘居士题》诗:“仲舒不窥园,挟策身自荣。”

  • 碎珊瑚

    源见“石崇斗奢”。形容富奢癫狂。宋陆游《春寒》诗之二:“高楼坠绿珠,恶客碎珊瑚。”

  • 乌鹊为桥

    同“乌鹊填桥”。明徐渭《星渚篇》:“牛女迢迢河汉边,乌鹊为桥半月圆。”

  • 不哑不聋

    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见“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

  • 删述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序《书》删《诗》。《论语.述而》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后因以“删述”谓著述。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唐李白《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

  • 文梭掷幼舆

    源见“投梭折齿”。指惩罚轻薄男子。幼舆,谢鲲字。宋 洪?《鹧鸪天.情景》词:“意态婵娟画不如,莹然初日照芙蕖。笑捐琼佩遗交甫,肯把文梭掷幼舆?”

  • 积羽沉舟

    比喻积轻成重,积小患而致大灾。《淮南子·缪称训》: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战国策·魏策一

  • 梦中得鹿

    同“梦中蕉鹿”。清袁枚《题万华亭持筹握算图》诗:“梦中得鹿尚可喜,何况开卷即见青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