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邹缨齐紫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好服长缨(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又“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郎,即古廊字,此指宫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三,境内莫衣紫也。”

韩非在这里记述了两个上行下效的小故事:第一个说的是,邹国的国君喜欢佩戴长帽带,周围的人都跟着学,帽带一下子贵起来。邹君问明情况后,把帽带割断了,城中的人看到后,于是都不再戴长帽带了。第二个说的是,齐桓公好穿紫衣服,满城的人都跟上效仿。桓公感到很讨厌,就按管仲的办法去做,首先自己脱下紫衣,见了穿紫衣的就说,我最讨厌紫服的气味。果然三天后境内连一个穿紫衣的也没有了。后因以“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这里把“邹缨齐紫”连为一体,其语即本源于上述韩非文。


并列 比喻上行下效。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且以移俗。”△多用于描写行为方面。


【词语邹缨齐紫】  成语:邹缨齐紫汉语词典:邹缨齐紫

猜你喜欢

  • 巨缗东钓

    源见“钓东海”。指任公子钓大鱼的惊人之举。喻济世的远大抱负。唐韩愈《赠刘师服》诗:“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 二桃杀三士

    比喻施用阴谋杀人。春秋时代,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侍卫齐景公的三个勇士,都能力搏猛虎。有一次,齐相晏婴从他们身旁走过,他们却毫无礼貌。晏婴很生气,对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蓄养的勇士,对上应当深明君

  • 狭路相逢

    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车驼之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谓窄路相遇,无法退让。后多指仇人相见,难以相容。《三国演义》二二回:“刘岱引

  • 伍员吹箫

    同“吴市吹箫”。明何白《淮上归兴》诗:“南经伍员吹箫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 削政

    源见“郢匠挥斤”。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辞。清魏际瑞《与子弟论文》十三:“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不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斧斤者莫如郢人,易曰

  • 心病还从心上医

    心病:思想上的病,又特指相思病。 思想病还须从思想上去治疗。语出元.吴昌龄《张天师》二折:“你道叔父行怎不将医药来调治,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便有那仓公扁鹊成何济?”《初刻拍案惊奇.赵司户千里遗音》

  • 卖漉篱

    参见:灵照竹篱

  • 庭际玉

    同“谢庭兰玉”。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 丰兆

    同“丰年兆”。宋宋祁《和枢密晏太尉元日雪》:“丰兆欢歌谁不尔,百官兼放五门朝。”元戴良等《甲辰元日对雪联句》:“三冬不作雪,元日乃飞花。殆似呈丰兆,还如献岁华。”【词语丰兆】   汉语大词典:丰兆

  • 东京六姓

    指造成东汉外戚之祸的邓、马、窦、阎、梁、何六个皇后的党族。《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是以前后二汉,咸以抑后党安,进婚族危。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全,决不尽败。”张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