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原指臣下以比喻向君上提出批评,君上不能怪罪而应引以为鉴戒。后则泛指朋友、同志之间的互相规戒,说话的人不负责任,而被批评者应注意汲取其中的积极方面。《诗》的体例分风、雅、颂;它的表现方法有赋、比、兴。所谓风,在上位的人用之以教化百姓,在下位的人用之以劝戒君上。既有原则而其方式又十分灵活。讽谏者可以无罪,而在上位者也可以其内容引为鉴戒,改进政治,所以称之为风。

【出典】:

诗经·毛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例句】:

后汉书·李云传·论》:“若夫托物见情,因文载旨,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其他 说话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错了话也是无罪的;听的人即使没有所说的缺点,错误,也可引为警戒。语本《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多用于批评与受批评者的态度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词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成语: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汉语词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猜你喜欢

  • 挨肩擦背

    肩背相摩擦。形容两人紧挨一起作亲昵状。《警世通言》卷三四:“〔娇鸾〕有时亦到廷章书房中吃茶,渐渐不避嫌疑,挨肩擦背。”也形容人多而拥挤。《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每每花朝月夕,士女喧阗,稠人广众,挨肩

  • 伤鸟闻弦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 燕台骏马

    源见“黄金台”、“千金市骨”。喻贤才。清毛奇龄《送姜八廷榉公车》诗:“燕台骏马横边雪,帝里秾花接楚烟。”

  • 铜柱楼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马援

  • 载米

    源见“饮水”。称颂为官廉洁。清吴伟业《高凉司马行》:“官清喜得乡园近,载米尝闻上山郡。”

  • 蹑蹻担簦

    蹻( ㄐㄩㄝ juē 嗟):草鞋。簦( ㄉㄥ dēng 登):长柄笠。都是走远路的用具,指远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词语蹑蹻担簦】  成语:蹑蹻担簦汉语大词典

  • 颛门名经

    《汉书.夏侯建传》:“胜从父子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

  • 藕断丝连

    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后因用“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关系断绝,实际上情意还在牵连。多指男女间情意未绝。《花月痕》十二回:“鸨儿爱钞,姐儿爱俏,所以藕断丝连,每瞒他妈给他许多好处。

  • 支遁爱鹰

    源见“支公好”。指高人雅士纵情适性的情趣。唐司空图《退栖》诗:“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 双环

    《左传.昭公十六年》载:晋韩宣子有一玉环,得知另一环在郑,欲求购。环为郑国商人所有。郑子产曰:若予环,郑必有“强夺商人”之嫌;晋得环,亦必“失诸侯”。韩宣子终于不再求购。后因以“双环”喻最可珍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