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阳道”。明文徵明《送于器之廉宪贵州》诗:“王尊坂下驱徒驭,马援祠前引使旌。”
源见“青云自致”。指远大志向。唐张九龄《照镜见白发》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词语青云志】 汉语大词典:青云志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泛称地方低级官吏。唐白居易《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唐韦应物《赠王侍御》诗:“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词语折腰吏】 汉语大词典:折腰吏
同“三呼嵩岳”。宋吴潜《永遇乐.己未元夕》词:“三呼声里,君王万寿,岁岁传柑笑语。”清顾炎武《嵩山》诗:“二室云长拥,三呼响自臻。”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夜行之义,面墙之喻也。”后以“冥行擿埴”比喻暗中摸索。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五章:“若愚者乎,
《荀子.致士》:“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后常用指统治者行德政,则人民自四方向往来归。《吕氏春秋.功名》:“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
同“将无同”。宋程大昌《续演繁露.将毋同》:“王戎问老 庄、孔子异,阮瞻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晋人语度自尔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二讲:“‘将毋同’三
源见“鲲鹏展翅”。谓远大宏伟之志。阳兆鲲《中秋作》诗:“图南久负鲲鹏志,投北难餍豹虎心。”
源见“鲁恭驯雉”。称颂地方官吏广施德政,治绩卓著。金赵秉文《中牟阳冰篆》诗:“中牟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阳冰书。”
旧题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亮,竟不知风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