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头垢面

蓬头垢面

蓬,蓬松、散乱。垢,污秽。形容头发蓬乱,面孔肮脏。源于北魏封轨。封轨,字广度,渤海(今河北南皮)人,沉稳好学,博通经传。官拜著作郎、国子博士、廷尉少卿,为官方正。一次,在他家乡渤海任过太守的崔休有事私下求他,他婉拒说:“法是全天下的标准,不可因我们是故人使法失去了公平啊!”当时与轨以节操齐名的咸阳公高允的儿子高绰,也为政强直、清平,不惧权贵,但在尚书令高肇(外戚,政声不佳)升任司徒时,绰帮肇送往迎来,轨却不登门恭贺。绰环顾不见轨,才猛醒辞归,叹道:“我一生自认为不失规矩,仅看今日行为,不如封生远矣!”然而轨虽做人端方,却好美爱修饰,常衣冠楚楚。于是有人说:“大贤不修边幅,他怎么单单这样?”轨知道后,笑说:“君子应整其衣冠,重其仪表,难道蓬头垢面才算贤人?”也作垢面蓬头,蓬首垢面。

【出典】:

魏书》卷32《封懿传》764页:“轨……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

【例句】: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老》:“后数年,(韦)恕念其女,以为蓬首垢面不可识也,令其男义方访之。” 元·《元曲选·杨景贤〈刘行首〉一折》:“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蓬首垢面装痴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4回:“只见一人蓬首垢面,径造郑伯门前,跪哭而言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40卷:“大娘自到孟家去,奴家情顾蓬首垢面,一路伏侍官人前行。” 清·钱彩《说岳全传》70回:“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鹑衣百结……便笑道:‘你这僧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77 回:“晴雯四、五日水米未曾沾牙,如今现打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的,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8回:“那犯人当中,有七、八个蓬头垢面的,那都不必管他。”


并列 头发蓬乱,脸上很脏。原比喻不修边幅,情性洒脱,后多形容头面肮脏、憔悴,生活穷困的样子。语出《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高和《越轨诉讼》:“一个~的老妇人,向四周围观的人哭诉着她儿子的冤情。”△多用于描写人物容貌方面。→灰头土脸 ↔眉清目秀。 也作“蓬首垢面”。


【词语蓬头垢面】  成语:蓬头垢面汉语词典:蓬头垢面

猜你喜欢

  • 终军弃繻

    ①谓年少志大。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安子弹琴邑宰日, 终军弃繻英妙时。”②犹言少年立志建功。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序》: “吾师以陆机入洛三年弟子亦终军弃繻之岁。” 《汉书·终军传

  • 茅焦脱衣谏

    汉.刘向《说苑.正谏》:“秦始皇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

  • 蚁丘

    《庄子.则阳》:“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孔子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是其市南宜僚邪?’子路请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适楚也,以丘为

  • 青油

    《晋书.舆服志》:“皂盖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但朱漆轮毂,上加青油幢、朱丝绳络。诸王、三公有勋德者特加之。”因高官乘车之帘为青色油布制成,后因以“青油”表示高爵显官。宋李曾伯《沁园春.代为亲庭寿》

  • 泣垂钓

    同“泣前鱼”。南朝 梁何逊《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诗:“娈童泣垂钓,妖姬哭荡舟。”

  • 折庭槛

    同“朱云折槛”。明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个敢牵裳?”【词语折庭槛】   汉语大词典:折庭槛

  • 于叟种德

    源见“于公高门”。称誉人为官贤明,广施德政。南朝 梁刘峻《辩命论》:“于叟种德,不逮勋华之高;延年残犷,未甚东陵之酷。”

  • 秦王构石

    同“秦王鞭石”。唐李峤《桥》诗:“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 埋照

    《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阮步兵》:“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南朝宋.颜延年《五君咏.阮步兵》中有“沉醉似埋照”句,喻才华之士被埋没。后遂用为人才遭

  • 飞茵飞溷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今裘官至尚书,声施赫奕,而质夫为太守,两遭罪谴,谪戍以死,岂亦如花之飞茵飞溷,各有前因耶!”